“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漢起 > 第290章 恐大漢無涼州矣

第290章 恐大漢無涼州矣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從養十兇開始,肝成仙道至尊 詭愛 重生之我為仙祖 我乃李二第四子 一劍弒仙 人在神墓,開局加入聊天群 屠狗 苦境:在三臺柱身邊那些年 大無限神戒 仙子別鬧 紅樓主沉浮 意氣小書生 盛唐太師 聊齋仙志 雲仙君 血宋 大秦:讓你監國,嬪妃全侍寢了? 在王者峽谷做大俠 凡世高手 仙衫

張溫、周慎、董卓等西征涼州失敗,後果重大而惡劣,不僅預示著涼州從此陷入長時間混亂,還意味著從此絲綢之路幾乎斷絕。

整個涼州十郡、二屬國,外加西域數十國,只有5個郡還受大漢中央控制,黃河以西的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東西近三千里領土處於半失聯,不在服務區;西域長史府東西四千裡盡數丟棄,朝貢不再,來自西方商人、僧侶、香料、寶石盡數斷絕,中原的絲綢、瓷器減少許多收入。

朝中批評彈劾的奏章如雪花一般上給皇帝,民間的批評建議則投遞給公車屬。

不論主戰派皇甫嵩、楊彪、議郎傅燮,還是主和派司徒崔烈、關東世家,亦或是居中搖擺的大將軍何進、袁隗,一致批評董卓擅自撤退,周慎畏敵敗逃,張溫指揮不利,然而卻沒多少人能提出解決方案。

西征涼州失敗之後,張溫深知必被彈劾,在給朝中的奏章上,先寫“當今天下遭澇之災數年矣,朝中錢糧不濟,而涼州之危局,冰凍三尺,非一日寒,開支極為巨大,故有司徒崔烈棄涼州之議,滿朝臣子未必無內心贊同司徒之議者。朝中諸官既無決心,西征士卒難免不因此心存疑慮。。。”

把失敗的第一大原因歸咎於朝中沒有決心。

“深究失敗之原因,誠然有臣號令失措、屬下將官進退失據之原因,亦有三個緣故,其一豪族與叛軍裡應外合非一日,斷我驛道、通訊;其二,涼州諸郡皆貧困,無以供軍需,需從關中運糧,然而道路曲折,兵糧難運,冬季天寒,冬衣輜重缺乏;其三,郡兵不精,雖多而無用,徒費糧草。”

張溫將失敗的原因推到糧食轉運不成,士卒不精上,之後提出方略

“臣以為,平涼州之亂,要在於運糧食,其次在於精練士卒,兵在精,不在多。必運糧囤積於漢陽、隴西,必足五萬人三月之用,然後遣上將帥精練士卒五萬,效仿段熲故事,向西而徵。

故臣只在隴西、漢陽、北地郡留下少量將吏、士卒收集潰敗逃散士卒,協助漢陽太守蓋勳、涼州刺史楊雍等修復守護城池。臣則率領大部分士卒翻過隴關回到扶風郡、京兆尹,給過年慰問品,讓士卒、壯丁各自歸家,減少運輸壓力和運輸損耗,減少國家開支以億計。

羌亂非一年可平,請陛下聽臣信臣,臣必守衛三輔,整頓士卒,來年再戰。”

。。。

皇帝看了幾封彈劾奏章,氣得想將張溫革職問罪,這會讀了張溫的奏章後卻有些疑惑,問身旁中常侍“卿等如何看?”

張溫本是宦官推薦,趙忠當即維護“都知道涼州是個火藥罐子,沒人敢去。故陛下用司空張溫,也是不得已。

論作戰,張溫絕非行家裡手,之前叛軍攻入關中,張溫一反常態,創紀錄令關中各郡招募鄉勇1o餘萬人,倚多取美陽之大勝,將叛軍攆出三輔,實在是莫大功績。

1o餘萬人啊,此時臣最擔心軍費入不敷出!

之後,張溫只讓使周慎、董卓挑選數萬精銳,率領西征,同時讓大部分鄉勇歸家,大大減少軍費支出以億計!”

張讓亦道“張溫曾做大司農,理財能力極高,搞後勤實是一把好手。司徒崔烈說放棄涼州,當然不可取,目前張溫能化最少的錢守住隴山,亦是一功。涼州亂軍不過在數萬到十數萬間,待緩過這幾年,以後打回來的機會多得是。”

。。。

盧植得到皇帝對張溫、董卓免於處罰訊息後,對次子盧正長嘆道“賞不信,罰不明,涼州之亂怕是沒那麼容易平定。”

盧正說“怪不得劉備兩次拒絕皇甫嵩、張溫徵辟。”

。。。

楊彪與皇甫嵩則對坐說“陛下又用無能之人,不知道何時才能啟用公為將!”

皇甫嵩木然良久,一杯接著一杯酒吞下去,直喝了十盞。

楊彪急忙拉住“兄長保重身體罷。”

皇甫嵩雖英雄了得,此時也淚水兩行“我恐大漢無涼州矣!”當晚大醉。

。。。

張溫在長安得到詔書,知道皇帝輕輕放下,大喜,召集諸將軍、官吏上百人宴會,既是總結工作,給眾人道一聲辛苦了、過年好,更是宣稱“本司空還沒倒”!

張溫要求六百石以上官員一一起身做祝酒詞,意為粉飾太平,歌功頌德。

幾人之後,輪到陶謙。

陶謙一開始就看不起張溫靠著賄賂登上三公、統帥之位看,認為戰事不順跟張溫不懂軍事、指手畫腳脫不開關係,當即吼道“打了敗仗還歌什麼功,頌什麼德。要皇甫嵩在此,絕不可能任由涼州羌胡叛亂!”

張溫臉上很不好看,大怒“南蠻子,乃公把你趕到交州做官!”作為光武帝鄉南陽人,張溫妥妥地有地域歧視。

“隨便你!”陶謙頭也不回走了。

眾人急忙說合陶謙這個人向來脾氣不好。之前西征本來是很艱苦危險的事情,(張)公看重陶謙才略,陶謙不避危險也出了不少力,這會不過是喝多了酒,一時說醉話罷了。如果張公把他遷移到交州不毛之地,投到門下的人士就會疑惑。以後公再招人西征,或者做其他事情,四方之人焉能跟隨!不如釋去遺憾除掉怨恨,回到一開始的良好關係,這樣遠近之人都會稱頌公之美德。

張溫大呼“險些誤了國家大事,快去把他拉回來。”

“好咧。”孫堅急忙追上將陶謙,將他走後的情況說了一遍,誠心邀請陶謙回去道歉,“兄長輕辱三公,罪自己作(自己作死),幸虧張公度量大,才得到釋宥,最好能放低身段,謙卑地道歉。”

陶謙與孫堅一個是丹陽人,一個是吳郡人,同州臨郡,因而關係頗佳說話很隨便“我還真不怕他,大不了辭官不做!”

。。。

眾人皆參加宴會,卻只有董卓過了許久才來,當張溫和眾將之面,不僅不承認率先逃竄的錯誤,反而自豪地誇讚自己應對得當。

孫堅念念不忘之前董卓擅自撤退,導致糧道斷絕、士卒死傷過半的事,悄悄對張溫說“公用皇帝詔書責備董卓,董卓不怕獲罪,卻依然傲慢,應該根據軍法‘失期’論斬。”

張溫說“董卓在黃河、隴山一片很有威望,要殺了他,西征將沒有依靠,而且其部下羌人怕會叛亂。”

孫堅說“公親統大軍,威震天下,何必依賴於董卓!董卓有三可殺!其一,輕視長官,舉止無禮。其二,公讓他做前鋒,他卻畏懼邊章、韓遂,說不可征伐,動搖軍心,不奉命令。其三,接受討伐先零羌和保護糧道的任務,未能完成,擅自撤退,長官徵召,遲遲不到。

古之名將,皆賞罰必信,如魏絳戮僕、穰苴斬莊賈、孫武斬美人。賞一以勸百,則賞之,罰一以懲眾,則罰之。如今又過不罰,將士豈能明法而赴湯蹈火?”

張溫思索良久“那就罰吧,不殺,只罰。你先回去,時間一長,董卓會起疑心的”

孫堅無比頭疼地走出帥帳。

不久,受到到懲罰的董卓打聽到是孫堅勸張溫罰他,怒不可遏“孫堅小子別落在我手上,定要他好看!”

喜歡漢起請大家收藏漢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逍遙王盛世大唐我說了算 南國江山 仙子你聽我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