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漢末之天下 > 第213章 儒學

第213章 儒學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年輕氣盛八皇子 藥劑師的獨白 魔法文明與諸神之戰 讓你拍三國,你居然真跑去東漢 隱世小侯爺:公主奉旨倒追可還行 永夜之末 妖修:從牛魔到大聖 全民修行,我煉鬼驅屍 紅塵逐道客 練氣一億年 儒道,我不當君子! 仙子別怕,我是醫生 青蓮掌門人 長生從照顧靈植開始 家父鳳仙郡侯 差不多的修仙 開局誣陷叛國?反手起兵造反 三國之召喚系統,開局吊打呂布 大明:我李景隆真是大明戰神 綜武:從大鬧杏子林開始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漢末三國,劉凡可能是一個另類。都說亂世之中泯滅人性。

若是人為了生存和慾望變得殘暴不堪,那和禽獸有什麼區別?

將領縱容士兵姦淫擄掠者,諸侯屠城者,敢以人肉做軍糧者,豪強將女人或生命當做兒戲者。

對外族的戰鬥中,他會用鐵和血。在華夏,誰敢逾越他心中的底線,不管是誰?他都會攻殺。

如果在霸業和人性面前二選一,劉凡不會選擇泯滅人性而成就霸業。

成王成霸後,不是可以改變百姓的生活條件嗎?

那劉凡那幅畫上將會潑上一盆鮮血。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劉凡忘不了當初出潁川時,百姓數十里相送的場面,那眼中飽含的渴望,和期望。他一生忘不了。

百姓信他,他定不負他們。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他可以死,但那不是輸。

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

這是法家大成者韓非子在五蠹上留下的言意。

上古,是指西周時期,當時人們用道德來衡量彼此優劣。

中世,是指春秋時期,人們用謀略來決定高低。

當今,是指韓非子所處的戰國,人們卻只能論蠻力來解決問題。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頗有些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味道。

但韓非的話也不一定對,先從五蠹上看。

五蠹,韓非眼中的五種蛀蟲。這是指學者、言談者、帶劍者、患御者、商工之民,是五種危害國家的人。韓非認為這五種人對國家有害無利,就像柱子上的蠹蟲,應該堅決清除。

學者可以理解為儒家,言談者明顯指縱橫家,帶劍者定是遊俠劍客,患御者是逃避兵役的人。工商之民為商人和手工業者。

若論韓非所說,這完全是一個封閉的國度。利出一孔,驅農歸戰。忙時為農,戰時為兵,中農尚武,以法治國,雖造成了一個強大的軍事帝國,但那苛刻的律法連自己的國人都會反抗。

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漢從秦亡中找到的教訓。先以道家,再以儒家。

據說劉邦起兵造反的時候很討厭儒學,儒宗叔孫通帶著一干弟子投靠劉邦,劉邦本人很禮賢下士,接受了叔孫通。

叔孫通穿儒家衣服時,劉邦很討厭,叔孫通察言觀色,搖身一變,換成楚人所穿的短衣,劉邦心中才看叔孫通順眼多了。

叔孫通是儒家,投靠劉邦時帶著一百多個弟子,但幾年來他愣是不將自己的弟子推薦給劉邦,而是推薦一些能衝鋒陷陣,斬將拔旗的赳赳武夫。為此,劉邦封他為博士。

漢高祖五年,劉邦已經統一了天下,諸侯們在定陶尊立劉邦當了皇帝。劉邦廢除了秦朝那套煩瑣的禮法。

劉邦是從一個遊手好閒的無賴當上皇帝的,其手下將軍許多都是市井之徒,粗鄙不堪。

每次設宴,大臣們便酗酒爭功,狂呼亂叫,甚至於拔劍擊柱,無奇不有。上朝時候也不成規矩,為此,劉邦非常討厭,他感覺自己不像當皇帝,跟當反賊時沒有差別。

此時,叔孫通制定一套相應的儀式的名號,上書劉邦。

劉邦應允,但要求什麼事都要簡便易行。

叔孫通投靠這麼多年,韜光養晦,就是在等這個機會。這個讓儒家興起的機會。

一直以來,許多人罵他投靠的主公差不多十個了,只會溜鬚拍馬,認為叔孫通玷汙了儒學。

漢高祖七年,長樂宮建成了,各地的諸侯和朝廷裡的大臣們都來參加十月的朝會。

禮樂並不奢華,但莊重。步兵、騎兵、旗幟整齊。文武、諸侯站列分明,百官執職傳警。

哪一個有不符合禮法的舉動,立刻會被負責糾察的御史拉出去。從始至終,沒有一個人敢喧譁失禮。

這時,劉邦心滿意足的說道:“吾乃今日知皇帝之貴也。”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三國:亂世第一梟雄 在下北地王劉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