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唐偕隱 > 第229章 光復(甲)

第229章 光復(甲)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封神:從吞噬補天石開始 神鵰:我楊過從孃胎裡開始修煉 屠魔斬仙 封神卡牌:從惡來與蘇妲己開始 山海傳之鬼車噬靈決 反派開局主角養母送上門 三國:封地爆兵,百萬鐵騎繞帝都 從仙雲山開始日常修仙 西遊:我是六耳,不做悟空 凡人修仙之莫簡離 無慾無仙 貧道 凡人修仙:科技種田 我從科學修仙成道祖 從小小仙吏到掌天聖人 一介武夫,也能舉世無敵 長生:從魔眼開始 修仙:從系統面板開局 蜀陵 歸源祁仙路

郭子儀穩坐中軍護定聖駕,指揮眾兵將打退了深夜來襲的吐蕃兵——那是一支兩百人的隊伍,其中還有三十射生手。澗石、偶耕還合力擒住五個吐蕃兵、三個射生手,帶回營帳,聽憑郭令公落。

八名戰俘瑟索來到山神廟的破院之內,只見中軍帳上穩穩坐定一個皤然老翁。耳邊又聽人喝道“郭令公在此,還不下跪!”五個吐蕃兵當即嚇得面如土色,跪在地下偷眼觀瞧,見這老者精神矍鑠、目光炯炯,依稀正是當年統兵西征的郭子儀。

郭子儀曾奉玄宗之命,出兵青海上,用兵如神,連戰連捷,威震西域。雖然三十年過去,邊境之敵但聞郭元帥之名,莫不望風逃竄。這五個吐蕃兵年輕時被郭子儀擊敗於青海之上,老來進犯大唐長安,不想又被他所擒。五人戰敗被擒,服膺認命,陡然一齊躍起,撲向院子裡的石碑,碰碎頭骨而死。

剩下三名射生手,恰巧又是郭子儀的舊部。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郭子儀雖是國之重臣、一代名將,但也有敗績之時。這三人便在十餘年前徵繳安祿山的戰役中吃了敗仗,做了逃兵,後輾轉來到射生營中。他們一見郭子儀,珠淚翻滾、悔愧難當,自知投敵賣國犯下大罪,見吐蕃兵尚且能慷慨一死,自己又何必偷生?三人朝郭子儀行過叩拜之禮,也一起觸碑而死。

郭子儀惋惜不已,只得命人掩埋屍。又出軍令,麾下眾將紛紛回營、整頓兵馬,清點人數,尚有足足五百人。

山神廟的廟宇之內支起帷幕,乃是皇帝寢居之所。郭子儀打了勝仗,駱奉先卻搶在前面,領著群臣到帷幕邊奏事。駱奉先道“吐蕃兵出城追蹤至此,已知聖駕所在。若大舉兵來襲,後果不堪設想。還望我主重啟玉蹕、再挽寶轅,即刻去往陝中,切勿稍作停留,以保龍體萬全、國祚永續。”文武群臣皆以為然。

駱奉先見文臣武將對自己無不拱服,唯有郭子儀是自己弄權主政的最大障礙,於是啟奏“郭元帥歷時旬月,才只募得數百兵馬,雖不能驅逐強敵、光復長安,然而聊勝於無,尚可濟一時之用。眼下僅有五百軍馬,宜交由微臣統領,護送聖駕平安抵達陝中。郭元帥宜留此駐紮,截斷追來之敵,伺機光復長安。”

駱奉先奏請聖上馬不停蹄去往陝中,固然是怕追兵襲來難以抵禦,而他要求自己統領這五百兵馬、命郭子儀斷後,一來是要將郭子儀救駕之功據為己有,二來是奪他兵力好將他壓在腳下。吐蕃兵若是追上來將郭子儀殺了,更是符合駱奉先的心意。

元載深知其意,帶頭稱讚駱奉先所奏甚宜,群臣多半隨聲附和,即使有人心氣不平,也不敢出來仗義執言。皇帝猶豫不決,見群臣執意跪請,只得準了駱奉先所奏之事。郭子儀無奈,唯有跪謝聖恩,並誓死殿後,絕不叫吐蕃兵突破防線。

一時,文武肅穆,聖駕啟程。澗石見郭子儀面帶愁容,忽然從陣列中衝出,跪在龍車的輦轂下,大聲說道“草民6澗石,冒死啟奏,以求上達天聽!”

元載又驚又怒,喝命李納將其推出斬。皇帝卻從車窗中探出頭來,問澗石有何事稟奏。澗石道“現今只有五百兵馬,盡被駱大人調走,此地空餘郭令公一人。縱令郭令公有安邦定國的良策,手底下無一兵一卒,如何克成功業?今夜雖然打退吐蕃軍馬,但是聖上行蹤去向已經暴露。倘若吐蕃大軍再次殺出長安,單憑郭令公匹馬單刀,如何抵禦強悍之敵?郭令公一死,吐蕃兵不出一日,定能追上聖駕。草民所言,實為社稷,還請聖上三思。”

這一番話說得慷慨激昂,袞袞諸公無從辯駁,皆是默然不語,破院之中唯聞火把的畢剝之聲。駱奉先半晌才道“分兵一百,足以斷後。老夫督領四百兵馬護送聖駕。此去陝中,任重道遠,老臣拼出一死,定當不辱使命。”

郭子儀已是暮年,萬事明哲保身,此時卻也忍耐不下,辯駁道“老夫領兵,一百可當一千。然而吐蕃兵成千上萬,若一齊殺出長安,其勢難當。我們兵力不足,形同虛設,敵兵長驅直入,必定威脅陝中、驚擾聖駕。老夫歷經旬月,雖只帶來數百舊部,然而陝中之民盡被安撫,方圓百里一無敵兵二無寇盜。駱大人要留四百兵士隨行,雖是忠心可鑑,實非保國長策。”長安令在旁,深服郭子儀之言,順著他的意思說了兩句。元載示以眼色,長安令只得欠身退卻。

經過一番議論,皇帝終於決定重新分派兵力,由駱奉先帶著兩百兵馬護送自己去往陝中,讓郭子儀留下三百兵馬斷後。郭子儀跪地叩拜,口稱“吾皇聖明”,澗石也跪在地上謝恩。

駱奉先面色難看,急催眾臣啟程。皇帝剛要放下車簾,又有兩個人跪在車駕之下,有本啟奏——那二人便是偶耕和牧笛。

偶耕與澗石合戰王撫,斬將建功,牧笛乃是重臣侯希逸之女,適才已然相見,皇帝對他們二人已經留有印象。皇帝原以為他們要邀功請賞,卻只見偶耕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劈頭蓋臉說道“牧……牧笛……不,是侯小姐——,此前被許給駱大人做妾。可……可是……聘禮被劫,潞……潞州的婚禮又已落空。而且,而且……駱大人親自見證,我……我與侯小姐成就姻緣。因此,侯小姐與駱大人再無瓜葛,我……我……我們兩個才是名正言順的夫妻。請皇上許可我二人的婚事!”

牧笛是被偶耕強按著才跪在地上的,雙膝著地那一瞬,她腦子裡一片空白,不知這位木訥、呆傻的情郎是著了什麼魔。待他說完,牧笛瞠目結舌,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世間竟有人如此膽大包天,攔住聖駕啟奏這等不堪之事。她似乎遭了電擊,但又馬上清醒過來,滿眼裡透出亮光,含著熱淚說道“懇求吾皇大開天恩!”

宦官娶妻納妾,雖是大為荒謬之事,但也是坊間盛傳的談資,只是沒人當面點破罷了。可是如今,皇宮裡炙手可熱的宦官,堂堂右驍衛將軍、天下兵馬觀察使,納妾的醜事卻被這樣抖落出來,當著皇帝的面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幸虧駱奉先權傾朝野,朝中若有一個骨氣硬的,定當參奏一本,查辦他違法亂紀、不忠於皇帝、不用心守職的罪名。

駱奉先千分惶恐、萬分尷尬,戰戰兢兢跪在車駕之下,臉色紅一片紫一片,不知該如何辯駁,只得張口喊道“這二人潛入老臣家宅,企圖行刺,罪大惡極,懇求聖上察明原委,以死罪論處!”

李納不待元載吩咐,手提寶劍便來拿人,卻被郭子儀喝止。皇帝聽偶耕說得懇切,知他所言是真,也聽出駱奉先平日裡定有媚上欺下的惡行,只是事已至此、其勢難掉,而朝中大事還需倚仗這個老宦官來作安排,因此只願從中調停,不願把君臣關係鬧僵,於是說道“駱大人寬宏大量,怎會計較那些聘禮?況且侯大人的愛女,自然要嫁給年輕的才郎。駱大人的婚約,不過是戲言罷了——駱大人,你道是與不是?”

駱奉先懷恨在心,此時只得隱忍,連連磕頭稱是,又奏請皇帝將這二人帶到陝中,為他們舉辦婚禮——其實他心中已打好算盤,一到陝中,便將他們千刀萬剮,以消心頭之恨。

澗石聽出其中玄機,跪奏“此二人乃是草民的摯友,智勇過人。當此用人之際,請留他二人在此,輔佐郭令公共破敵軍。他日長安光復、聖駕回京,再賜婚禮不遲。”

皇帝猶豫片時,又看了看郭子儀,才要答允,駱奉先怒道“山野小兒,怎可口出狂言?長安城內,敵兵數以萬計。聖上尚且暫避其鋒,帶領滿朝文武狩獵陝中,你又有多少本事,也敢妄談光復長安?”

澗石既已受到郭子儀器重,又因失去嶼蘅早已不顧生死,便不顧駱奉先位高權重,當面回敬“大唐子民,莫不盼望光復長安,如何便是妄談?況且郭令公手底有三百兵馬,個個以一當十,光復長安指日可待。”

元載見澗石頂撞駱奉先,叱道“你們不過是幾個逃戶、流民,休得太狂。駱大人何等身份、何等學識,你們也敢當面辯詰?”澗石道“當日秦穆公伐晉,兵敗逃遁,流落荒野。三百野人誤食穆公的良馬,穆公不究其罪,三百野人由是感恩,進擊晉軍,大獲全勝,秦國從此聲威大震,位列春秋五霸。秦穆公的仁德,自然比不上當朝聖上;郭令公手下的三百壯士,卻比當日三百野人強過百倍。光復長安,大人又何必如此不自信?”

元載無話可說,氣得渾身打顫。駱奉先也是怒氣難禁,跪在地上啟奏,請求將這幾人處死,拋屍於野。

喜歡大唐偕隱請大家收藏大唐偕隱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妻子被害,我攜仙帝修為迴歸 明末奪天下 王者榮耀之終身有效 凡人:我能複製世間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