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秦之帝國再起 > 第九百五十章 空有其名的阿房宮

第九百五十章 空有其名的阿房宮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超級家丁 玄幻:長生從吸收妖魔開始 閽人 蓮臺之上 煙雨江湖之江湖傳說 九天玄祖:結丹九千年 勝幽 西山刀 劍氣流 洪荒:我開局變了成鳳凰蛋 重生之如何在漢朝科學修仙 異事檔案館 桃花王爺 載入大帝模板,截胡太清立人教 繫結直播系統我要瘋狂卷錢 天青仙途 金雕俠侶 我在異世居然成了個墜子 從大唐斬妖開始,逐鹿成神 請神赴死

長安,取意長治久安,會有這樣的名字自然是要搏個好彩頭。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秦國政權崩潰之後,劉邦率先進軍關中佔領咸陽,後面項羽也率軍進入關中,包括阿房宮、驪山墓群、咸陽在內的很多地方被“放火狂人”項羽焚燒不是燒個乾乾淨淨,就是變得破敗不堪,迫使後面的政權想要在關中立足需要新建一城,長安也就那麼自然而然的被建立起來了。

咸陽位於多條水道的交匯處,嚴格定義是在渭水北岸、處於涇水西岸、霸水源頭。古人建城講求傍水而建,那是因為人們生活少不得水源,也是為了城郊農耕方便。

離開藍田,再次途經霸上,呂哲先前沒有走灞橋,看看天色尚早也就帶著少部分去看了看。

霸橋是連線霸水東西兩岸,因為是石橋,且是拱形橋而聞名。

有一些記載認為霸橋可能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座石拱橋,其實春秋時期的衛國、魯國、晉國邊界就有石拱橋的存在,最為出名的秦國流亡公子監督建造的那一座,連線的正是智氏與趙氏之間的封地。

後面到了吳越交戰時期,元塘河、巡塘河、梁塘河也各自建立了石拱橋,歷史記載范蠡帶著西施途經這三條河到了蠡湖。

呂哲站在霸橋邊上看著霸水兩岸,現在當然是不會有人沿著河流兩岸搞什麼綠化,因此基本是原生態的景色。

原生態的景色在現代是很稀奇的環境,可是在現如今處處可見,呂哲看的是兩岸邊上的柳樹,想到了漢唐時期因為帝都都是處在長安,人們遠行時總會在霸橋折柳離別。

其實呂哲也知道現在看到的霸橋不會是日後漢唐時期的那一座。先不談歷史長河中的各種戰亂和破壞,如果歷史沒有被他改變,眼前看到的這座霸橋其實也會在隨後被項羽破壞掉。

出巡隊伍從函谷關進入秦地。看到的關中比較蕭條,可是沒人知道這不是最慘的。要是沒有呂哲,一旦項羽進入秦地那才叫真正的慘。

正是因為項羽對關中各地的摧殘,導致秦人別無選擇地站到了劉邦那一邊,可是獲得秦人民心的劉邦受到屈辱之後並沒有選擇馬上與項羽決一死戰。

反秦大業隨著咸陽陷落和子嬰被處死告一段落,是時候到了論功行賞和分贓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原本的戰國王室體系早就崩潰,不再看血統來稱王,看的是手中持有的實力。時值項羽最強,那麼當然就是項羽說了算。至於“天下義主”……也就是那個共同被推舉為盟主的義帝熊心,也只有一些不如意的傢伙還想著燒冷灶。

熊心是天下盟主,冊封諸侯本該由熊心來支援,不過這個時候的項羽剛剛在鉅鹿之戰中覺得大勝,又因為一封責問書信將劉邦嚇得屁滾尿流,正是項羽最為意氣風的時刻,想都沒想,甚至沒有知會熊心,項羽召集了天下反秦的領。放話說要在咸陽分封諸侯。

項羽大封諸侯,先進入關中的劉邦沒當成關中王,被支遣到傳說中“鳥不拉屎”的漢中。其餘十七路諸侯也各自割地成領。其中只有哥哥死了繼承魏王的魏豹,劉邦冊封的韓王韓成,與劉邦交情深厚的趙歇,三人是原來的“王”,另外十四人不是原戰國的大臣戰將,就是項羽私人有好感的人。

章邯獲封雍王,司馬欣獲封塞王,董翳獲封翟王,這三人原本是秦國體系。封地也就是秦國原來的土地。可是這三人身為秦國文武臣子,先投降後又助項羽在關中為虐。秦人對他們的感官可謂是壞到了骨子裡。

歷史已經被改變,很多原本會生的事情已經不可能再生。許許多多的人有了新的經歷,司馬欣可以在帝國成為武官第一人,比之歷史上封王不如,可是名聲卻是天差地別,這就是其中之一的轉變。

關中是一片故事很多的土地,充滿了各種傳奇人物與名勝古蹟,呂哲出巡關中未嘗沒有他人不懂的情懷。

《高祖本紀》中有一些記載,說是項羽擔憂劉邦出漢中,然後才特意安排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在秦地進行圍堵,認為秦地出身的三人對秦地山川地貌熟悉,又是秦人,必定會死死地將劉邦困死在漢中。

歷史記載靠不靠譜相當不好說,特別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是不是“事實”也真的沒譜。《高祖本紀》說項羽擔憂劉邦東出,項羽幾乎是除了吃飯睡覺之外拿出所有的精力在針對劉邦,可是在當時那個歷史階段,天下諸侯中劉邦只能算是弱小,其餘諸侯中比劉邦實力強大的多得是,項羽要滅劉邦在鴻門宴上就能辦到,實在沒必要鴻門宴上不殺再搞那麼多的文章。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劉邦與項羽約好一同趕赴鉅鹿參戰,後面卻是劉邦背信,不但沒有前去支援苦戰中的項羽,劉邦反而趁著秦軍被項羽牽制的時候殺入關中,項羽對劉邦不爽是極為肯定的事實。

事實上在隨後的一些歷史記載中,劉邦進入漢中之後項羽就沒有過多理會,各地諸侯王沒安生多久就開始互相攻殺。

張耳和陳餘這對哥倆好最先開始相愛相殺;然後殷王司馬邛似乎是看謫居代地為王的趙歇好欺負也起兵去攻;原齊國王室的田氏眾人就更奇葩了,先是膠東王田市和濟北王田安聯合起來攻打齊王田都,後面也不知道是什麼情況又演變成三方混戰,打得不可開交;倒是長江以南的諸侯還算是安生一些,誰讓他們距離項羽的地盤最近,沒人敢於輕動,是不是?

“往事雲煙啊!”呂哲走近一顆柳樹,折下一條柳,問道“阿房宮離這裡有多遠?”

“走軹道,五十里。”回答的人是徐巖。他剛才一直在觀察呂哲的神色,能看出呂哲是在感懷和回憶。

“軹道?”呂哲聽到這個名字愣了一下,他沒記錯的話。子嬰不就是在軹道旁投降的嗎?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記載“子嬰即繫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古時候取名比較講究,講的是不是有特別含義就是需要“因地而名”。

軹道,之所以有這個名字是因為道路兩旁有桑樹,桑可不就是養蠶用的嗎?另外軹道旁也有茂密的森林,之中大部分是松木等易於成為各種傢俱使用的樹木,因此而得名。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十代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