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秦之帝國再起 > 第九百三十四章 意義

第九百三十四章 意義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封神:從吞噬補天石開始 神鵰:我楊過從孃胎裡開始修煉 屠魔斬仙 封神卡牌:從惡來與蘇妲己開始 山海傳之鬼車噬靈決 反派開局主角養母送上門 三國:封地爆兵,百萬鐵騎繞帝都 從仙雲山開始日常修仙 西遊:我是六耳,不做悟空 凡人修仙之莫簡離 無慾無仙 貧道 凡人修仙:科技種田 我從科學修仙成道祖 從小小仙吏到掌天聖人 一介武夫,也能舉世無敵 長生:從魔眼開始 修仙:從系統面板開局 蜀陵 歸源祁仙路

草原戰事一應的作戰部署和調動是按照事先的計劃來進行,順利與否不是呂哲去不去就近關注就能改變的事情,出巡的路線選擇那邊純粹就是表現出一種姿態,皇帝和中樞重視這一場戰場的態度。

這一次戰爭是深入草原,最深入的距離會過一千五百里,參戰的部隊包括深入草原和相關後勤維持的人數過百萬,無論怎麼說都是一場曠世大戰。

實際上參戰人數過百萬,真正投入作戰的部隊沒可能那麼多,像是深入一千五百里以上的騎兵就不會過五千人,他們也是一種襲擾和破壞性質,並不是百萬軍隊會進行平線推進作戰姿態。

“太尉署的計劃是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完全掌握漠南,將胡人驅趕到漠北。”呂哲看著自己的嫡長子“這一次草原戰爭將會是比較漫長的一個過程。”

呂議當然懂啦。他很清楚與草原胡人的戰爭跟華夏大地的內戰不一樣,草原胡人是遊牧民族。

遊牧民族就是那種遊動性很強的一個族群,他們不像農耕民族會固定待在一個棲息地,隨著季節的變換追逐肥美草場而居。這樣的民族特性會註定一件事情,遊牧民族沒有農耕民族對土地的不捨和留念,遊牧民族重視的是他們的牛羊等牧畜,只有牧畜對他們才是最重要的,選擇什麼樣的土地進行棲息也是取決對牧畜的放養條件。

“胡人已經多次吃到教訓,他們不會再與我們進行正面會戰啦。”呂議依然是坐沒坐姿地靠在車壁上,臉上也是笑嘻嘻的模樣“想要用一兩場決定性的決戰來分出勝負可不容易啊。”

呂哲聽到自己嫡長子的言論沒有表現得太過驚訝,呂議給予他的印象就是自小聰慧,並且是聰明得有些過頭。不過嘛,他雖然有諸多的猜測。但是也沒有想過要深究,畢竟呂議再怎麼也是他的骨血。

確實,帝國這一次不是要馬上解決胡人。說白了集結那麼多的軍隊不過是一次大規模的梳理行動,能抓住多少胡人就抓住多少。不能抓住也就將胡人驅趕得遠遠地。

“除開會進入西域的十五萬國防軍,遼東一線到河套一線的部隊,他們最大的任務是鞏固已經佔領的草原區域。”呂哲“呵呵”笑了兩聲,這才接著說“真正投入草原深處的部隊不會過五萬,也基本會是小股部隊的穿插襲擾。”

“千里奔襲嘛。”呂議挪了挪屁股,眼珠子也是亂轉“代價小,改被動為主動,多路出擊又不用擔心損耗過大。這個戰術很不錯的。”

一路最多五千騎兵。最少是一千騎兵,從規模上來講確實不大。這樣的戰術對後勤依賴依然是有,但是隨著人數的減少後勤依賴也被降低到一定程度,最重要的是都以機動性極強的騎兵為主力,隨後可以撤出戰場而不拖泥帶水。

歷史上次使用“千里奔襲”戰術的人是白起,也就是長平之戰中那支“秦軍飛騎”。白起善用騎兵進行奔襲破壞了趙軍的後勤補給線,為秦國在長平之戰中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無獨有偶的是在隨後的歷史中,趙國將領李牧在與匈奴人的交戰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戰術,他針對匈奴的逼近派出了那支狄人為主騎兵。狄人騎兵僅是出動了兩千人,他們繞路奔襲了吊在匈奴大軍後面的牧人大隊。殺傷不多卻是宰殺了和驅散了相當多的牛羊,迫使入侵趙地的匈奴大軍撤退。

第三個案例就比較出名了,正是霍去病的千里奔襲。他率領少量的漢軍騎兵千里逐突,進行了名留青史的封狼居胥偉業,不但俘虜了匈奴人在狼居胥山的眾多薩滿,更是將匈奴人用來祭祀用的各種金人和祭奠用的器具拉回了漢帝國。

以上戰例有些廣為人知,有些則是隱沒於歷史長河,有些已經生,有些則是還沒有生。坐在王車內的三個父子,要是知道他們腦海中在回憶什麼,估計都是在腦海裡出現了“霍去病”的名字。

呂議是趁呂哲在與窗外的人講話。他低聲偷偷對自己的兄長呂啟說“要是我再年長一些,這件事情我就去幹了!”

呂啟的反應是失笑。他們現在都是九歲。不但這一次出巡沒有他們的份,以他們皇子的身份想要獨領一軍在後勤沒有保障。以及深入敵後,等等充滿未知風險的軍事行動中去領軍,估計是沒有哪個統軍大將敢讓他們去做這種極其危險的事情。

出巡隊伍出了南陵,先是走向北大道,在一個岔路口轉向之後,沿著國道再行十八里已經進入夷陵的地界。

夷陵是多山地形,它的北西南三面環山,只有東面是平原。夷陵的東面是哪?不就是南陵方向嘛。

十幾年前,呂哲在夷陵起兵,他在這裡與六國反叛勢力和秦軍都有過交戰,與百越人打得最多,戰場從夷陵縣城到周邊各處都留下了痕跡。

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曾經的金戈鐵馬早就隨風而逝,看不到曾經的烽煙,唯有隨著季節的變化留下了大自然的風景。

“咱們當初是在岸邊與幾萬桂越人酣戰的吧?”蘇烈騎跨高頭大馬,馬鞭遙指南邊“我記得當初是你帶著弓弩部隊埋伏在岸邊,陛下親率大隊進行正面阻擊?”

梅鋗似乎也是陷入了回憶,點了點頭,說道“是啊,現在的第一艦隊中郎將辯良,當時是他頂替我指揮正面的弓弩部隊,我是跟衛翰和徐志埋伏在岸邊的蘆葦叢。”

如果沒有搞錯,那一次作戰也是呂哲唯一一次親自上場廝殺,而似乎人沒有殺多少個還負了點傷。從那次之後,呂哲再也沒有親自上場廝殺。

跟隨呂哲從夷陵崛起的那些將士,許許多多原本是基層軍官的人,他們現在都成了軍方的中高層將領,一些原本是士兵的人現在也成了軍官。可以說只要是沒有在崛起過程中陣亡的人,哪怕是傷殘了也能轉到其它地方展,並且展得相當不錯。

要是按照其它朝代的尿性。“太祖”崛起的地方基本上是被稱呼為龍興之地,然後會有無數人將某塊地畫個“圈圈”。寫個標語或是立個碑,來一個“太祖當初在這裡xxxxxx”,可能要特別強調當時的艱難,然後再述說誰誰誰有今天是多麼的不易。

其實那也是應有之意吧,也不全然是為了宣傳或是什麼,對於精神上的昇華能夠起到典故作用。

當初的夷陵在六國人士叛亂之後就已經成為白地,一場大火將原本就顯得破敗的夷陵變成了徹徹底底的廢墟,後面還是呂哲下令重建才會恢復生氣。

夷陵現在的建築基本是經過重建。十來年的春夏春冬過去,曾經的新屋有了歲月的痕跡,生活在這裡的人其實也不是叛亂生之前的那些人。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綜武,一切從琅琊榜開始 武俠之絕世大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