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秦之帝國再起 > 第九百三十三章 出巡

第九百三十三章 出巡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寒門牧仙 毽來 只為尋仙途 妖魔遍地世上竟只有我一個修仙者 一人一驢一狗去修仙 王人鳳大傳 我的行走江湖戰略 從凡人開始逐道長生 王座之下:三英 歸藏連山 千億武道狂:言出法隨,化虛為實 三界店主 我才不是正經史官 救命,我被師姐包圍了! 最偉大的作品! 我的逆天劇情 俯仰之間的修仙路前傳 仙路且長 我在國子監教書十年,舉世無敵 重生之道門至尊

感謝書友“遠古者”連續兩次萬賞!

……………………

皇帝出巡不算個例,算是平常,可是每次的皇帝出巡都不能算是小事,不是想到的時候拍拍腦袋說一句“朕要出巡”,然後後腳就能立刻啟程的事情。

“陛下要出巡倭列島,要事先知會總督府那邊先行建造行宮,要命令海軍清掃沿途航道,同時也要命各地造船基地建設符合禮儀的船隻……”叔孫通說了一大堆皇帝出巡前必須的準備,掐著指頭又說“各項準備沒有二三年恐怕是辦不成的。”

在場臣工都是一致點頭,他們可不是給草臺班子打工,呂哲也不是什麼山寨的大王,他們是統治廣闊疆域的中央,是大6唯一的正朔,凡事怎麼能夠草率行事呢?做事是要講究排場,不但要講究排場還要符合禮儀,既是遵行所謂的禮儀法度。

呂哲當然知道會是這麼一個結果,笑了笑看向蕭何,又看了看駱搖。

“陛下,臣會立即行通告給倭列島的總督府。”蕭何說的是建造行宮,接著又說“出巡用的相關船隻也會立刻開始打造。”

駱搖也是點頭說道“陛下何不在本土先巡視一下?‘天下’方才大定,各地民生存在差異,去親眼看看也是好的。”

其實他們基本都看出來了,呂哲這是待在南陵待得太久了感到悶。

呂哲自從北征之戰後就一直待在南陵沒有挪過窩,他在南陵的時候也基本都是身在宮城,只有極少數的時間才有機會接著各種祭祀和禮儀場合動彈一下。

一個人哪怕是喜歡“宅”,可是時間久了總會感到悶,現在的呂哲確確實實是感到悶了,剛開始說要出巡倭列島也知道不可能。算是定下一個會去倭列島巡視的基調,真正的用意是要在本土走動走動。

“先去夷陵,”呂哲很是從善如流。他說了一個地點,想了想又說“隨後要去哪。再議吧。”

眾臣齊聲道“陛下英明!”

呂哲去夷陵,無非就是去那邊的烈士園。

夷陵的烈士園已經建造四年,從建設投入使用到四年的時間過去,屢次作戰陣亡的將士都是被安置到烈士園。

十多年前呂哲從夷陵起兵,歷經大大小小的作戰無數,有許多追隨呂哲在戰場戰死的將士遺骸其實並沒有被收斂,後面還是因為呂哲的命令,軍隊認真尋找才找到。每找到一具將士的骸骨,也都會安置在烈士園。

現在夷陵的烈士園有名的陣亡將士數量是三萬六千零六人,無法考究名字的陣亡將士數量是八萬三千零二十七。

事實上能夠考究陣亡者是在軍中配置銘牌開始,在沒有配置銘牌之前雖然也能記錄誰陣亡,但是難度不是一般的小,有時候還會出現搞錯的情況。

本土巡視也不是說走就走,需要用一段時間來調整行政,例如迫切的事情緊急處理完畢,安排好相應的通訊值班人馬,花了大概五天的時間才算是真正的啟程。

南陵距離夷陵並不是太遠。事實上南陵就是坐落在夷陵和江陵正中間的平原地帶,要是按照區域性質的劃分,南陵的範圍已經將夷陵和江陵的部分土地給圈了進去。

“父皇。咱們這一次是要去哪?”四五歲的孩子正是聲音萌萌的時候。

說話的女童是呂哲的庶四女呂婷,今年五歲。她與幾位年紀較小的兄弟姐妹與呂哲同乘一車。

要從南陵前去夷陵需要走的是西門比較近,可是華夏自古以來就存在一些禮儀,像是什麼身份的人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情,諸侯和君王出巡應該有什麼樣的利益。

一般性的來說,古時候禮儀中的北面和東面算是“正位”的一種,也就是“堂皇之禮”的一部分。簡單的來說,就是天子出城有固定的通道,不是哪個方位比較近就直接選哪一條。

皇帝出巡。文武官員近百,皇室幾乎全部出動。服侍皇室成員的侍從,再加上文武官員的親屬和隨從。閒雜人等的數量過三千人,另外還有隨行甲士是禁軍的一個五萬人規模的軍團。

禁軍騎兵開道,走的是國道的正中間。中間的道路有一個專門的名字,那叫“天子道”,不過也並不是只有統治者才能行走,各地官府或是驛站要向中樞傳遞公函或是什麼資訊,信使也是走那條道路,算得上是一條行政專用通道。

南陵的市民看見龐大的排場好奇相問,問來問去也沒有得到一個答案,直至是看到王室的眾多行轅和文武官員的車駕才瞧出一點端倪。

“陛下要出巡啊?”

“看樣子應該是的。”

“這是要出巡哪一地?”

“我怎麼可能知道。”

說句實在話,這年頭的人們對統治者出巡真的沒有感覺什麼好奇怪的。前有夏、商、周的歷代天子幾年一度的出巡,後有始皇帝幾乎每年一次的出巡,統治者不好好待在宮城到處亂跑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恰恰是統治者出巡的現象太普遍了,文武官員才沒有說什麼“天子萬金之軀,不可輕動”之類的話來阻止。從某些方面來說,官員甚至比較鼓勵天子出巡,他們認為只有讓統治者親眼看看自己的國家,才能更加了解國情,有利於官員執行一些行政方略。

官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樂意統治者走出深宮的?無法考究了。但是觀看一些史書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時常走出深宮的皇帝,要麼是開國之君,要麼是非統治者的直系血脈……例如皇帝沒有子嗣,從宗室旁支過續一名男子而來的繼承人。除開這兩種皇帝之外,過九成的統治者幾乎是一輩子待在宮城那個旮旯地方,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是國家的統治者,可是踏及的地方比一個平頭老百姓都不如。

什麼體驗民間疾苦。又是親眼看看治理的國家,統治者真正到過的地方其實並不會太多,不過對於地方官員來說是一種麻煩。

什麼麻煩?例如統治者說要過來。是不是要建造行宮,是不是要裝點一些門面?另外。像是始皇帝出巡期間的用度,糧草就是每到一地進行補充,也不是沒有被罵勞民傷財什麼的。

那麼話又說回來了,真的是不希望勞民傷財才不樂意統治者出巡嗎?其實不是的。是地方官怕自己的一些作為被查出來,他們當然會害怕皇帝巡視到自己的地頭。

五萬禁軍中的少部分已經作為前軍先行開道,大部分是在城外列隊等候,跟隨從宮城出的甲士並不算多。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詭愛 三國:你管這叫文弱謀士?! 開局軟禁諸葛亮 大乾英雄傳奇 三國礦業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