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秦時小說家 > 第八百八十三章 聽話就好

第八百八十三章 聽話就好 (第2/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神威天降九皇子 從明末投資李自成造反開始 相公,陛下又請辭啦 我屢獻毒計,曹操勸我善良! 大宋神捕:潘金蓮這個案子不簡單 抗鷹之前,我漢斯上將回國 慶餘年:我帶刀進諫,慶帝氣瘋了 大秦:從紈絝世子到邊關戰神 紅警之我是一個大兵 耕讀之家 無恙否 逆旅季漢 戰爭攪局人 十人遺書 悠遊大唐夢 南疆有喜之九殿下的封王日常 我在貞觀兩三事 亮劍:我有殺敵爆裝系統 冰汽時代獸國 殿下兇猛

“秦欲要攻滅六國而一統天下,按照先前中樞定策,當為戰場上擊潰諸國兵力,朝堂上瓦解諸國之力,如此,雙手齊下,才能夠快的給予那些地方整合。”

“按照上將軍所言,卻是要最大限度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欲要從更深層次摧毀諸國,此法雖上佳,可太難太難,且易出現隱患。”

咸陽令出列一禮,近前一語。

上將軍王翦所傳來的那封密信並不晦澀難懂,唯一值得諸人思忖的也就王翦所言滅國之法,而且此法先前並非沒有提過,並非沒有推演過。

實在是有著極大的隱患。

“隱患在何?”

秦王政不做評價,繼續問著。

“不戰而屈人之兵?”

“此策數百年來,秦國與昔日義渠國也曾使用過,義渠弱小之時,臣服於秦國,為秦國之臣,可義渠強大之時,卻反撲秦國。”

“對秦國關中造成極大的損失,最後昭襄王歲月,大軍出動,滅義渠王,殺義渠人,才得以安寧,趙國之大,遠義渠,趙國之強,遠義渠。”

“目下局勢,趙國淪亡不過早晚,果然不戰而屈人之兵,對於趙國而言,未必不可接受,誠如是,如何保證那些人真正的臣服。”

咸陽令沒有遲疑。

中樞之內,當有自己之言,其音緩緩,左右而觀,說道自己之意。

上將軍王翦所語,固然不錯,可自己所言,也是不假。

“廷尉一覺如何?”

秦王政微微頷,單手擺動,視線落在廷尉的身上。

“秦軍傳統戰法,以攻城略地殲敵大軍為要旨。是故,攻必拔城下地,戰必斬滅軍。行之日久,遂成傳統。拔城斬之數額,亦成軍功大小之尺度。”

“先前所謀,亦是滅其大軍主力,使其不成威脅,摧毀廟堂根基,大秦重新塑之,而今,依上將軍所言,欲要滅趙,便不能僅僅以拔城敗軍、斬滅敵之法作戰。”

廷尉出列,先是沉思,而後一語。

“戰勝不求斬!”

“奪政不求下城!”

“除奸不求滅貴!”

“此為上將軍三策,臣以為不無道理,但先前咸陽令所言,也是隱患。”

總結上將軍所言重重,廷尉點點頭,語落,又是搖搖頭,上將軍策略是極好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既可以使得少生殺戮,也可以令仁義之名傳揚。

弊端自然也存在。

“李斯呢?”

秦王政仍沒有評價,視線落在李斯的身上。

“大秦欲要滅國,韓國不以為先例,趙國之大,民眾甚多,如今國內兵力仍有三四十萬,如果全部坑殺之,或許會令趙人更加的敵對秦國。”

“而且趙國之內,先前便是有著誅滅郭開、罷黜趙王遷之言,可見其國仍有幹臣,果然全部摧毀,則世族更為敵對。”

“從此而觀,上將軍之言,頗為上佳,可……咸陽令與廷尉隱患,亦是存在,但……李斯之見,上將軍之策可行,起碼趙國可行,果然有患,大秦有時間給予整治。”

李斯出列,近前一語。

上將軍身為統兵上將軍,自然有這個資格提這等建議,而且還是上佳的建議,但先前中樞定策也是不差,更為具體與徹底。

就是容易令大秦與關東諸國敵對,可大秦本就不被關東諸國喜歡。

“相邦呢?”

秦王政心中亦是在不斷的思忖,王翦之法的利弊自己也有考量。

但群臣的意見也是可用。

丹鳳之眸從李斯身上挪移,落在昌平君熊啟的身上。

“啟認同上將軍之意!”

“滅國之戰,務求戰勝而敗其軍潰其心可也,勿要大肆斬殺戮,以免趙國上下成軍作困獸之鬥。當年長平大戰,武安君坑殺趙軍數十萬降卒,反逼得趙國死心血戰而秦軍反敗。如此覆轍,不可重蹈也。”

“滅國根基,在於奪取都城、去其廟堂、除其施政之能。是故,數月之後,秦軍攻佔邯鄲之後,不能如既往那般城城攻佔掠奪財貨人口。”

“當年樂毅攻齊,下齊七十餘城而不能滅齊,在著力過甚也。如此覆轍,不可重蹈也。”

“而今山東諸國昏昧,各國都有奸佞盤踞廟堂,以致諸國上下大都成為一盤散沙。秦軍入邯鄲,僅僅除去奸佞而少殺世族貴胄,可免諸多世族逃亡抗秦,如此,更容易整合趙國,化入秦國之內。”

昌平君熊啟出列回應。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大明:我爺爺是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