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人在凡塵,俯視洪荒 >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朽之王受傷

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朽之王受傷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來自塵埃 江湖降魔錄 封神:人教助我,天命武王 天道人為本 白蛇重生記 許仙:我能抽取藥材天賦 都被滅門了,我才成家主? 修仙:我有一個創意工坊 修散 修仙:我穿梭諸天傳萬法 一條鹹魚的修真之路 半部道經 江湖鹿鳴 嬰兒開局,我假皇子能走到對岸嗎 後西遊:打破封鎖圈 從神箭手開始修行 長生從種下蟠桃樹開始 你好,黑山老妖 從情報蠱開始修仙 諸靈

其一路所過之處,空間不在撕裂,反而寸寸坍縮扭曲,像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強行擠壓在了一起。

而且和第一指相比,這第二指的度簡直快了不知多少倍。

安瀾等人還沒回過神來,那道光束就已經到了身前!

眼見躲不過,安瀾三人爆出一陣嘶吼,那道承載他們身軀的巨大法旨開始散無量神光,更多的神秘古紋憑空出現,將他們的身軀纏繞,使其變得更加凝實。

手中黃金戰矛出讓人無法直視的光芒,化作一道閃電迎接上了那道光束。

安瀾手臂繚繞仙光,大吼一聲,仙王巨頭的實力在此刻展露無疑。

整個帝關在此時都在顫抖,九天十地所有生靈都是看到了那亮起的璀璨金光!

另一邊,無殤和赤王亦是沒有閒著。

無殤眸中的幽暗愈深邃,整個人身軀周圍忽然出現一道道散無盡魔焰的符文。

這些符文燃燒著,讓周圍空間出一陣陣漣漪,黑暗與不詳氣息直衝雲霄!

手中青銅古戟指向身前,隨後無量黑暗盡數湧出,居然化作汪洋幽海,像是可以淹沒世間一切。

赤王的雙眸亦是爆出恐怖猩紅光芒。

和當初那赤普一樣,他的臉上開始浮現出一條條紅色紋路,像是刺青一般,蔓延整張臉龐,最後只留下一雙眸子,其中有秩序法則湧動演化!

無邊煞氣騰空而起,一尊似爐又似鼎,如鮮血般赤紅的器物忽然在他身前出現。

下一刻,彷彿蒼穹之上的日月都黯淡了下來,這尊器物自一出現,就瀰漫著一種極為恐怖的殺戮氣息。

彷彿其中曾煉化過什麼不得了的存在,煞氣湧動間,有虛影嘶吼扭曲!

仙王級別的波動開始在帝關外赫然爆!

恐怖的波動使得天地似乎都即將傾覆,帝關之上,面對不朽之王的全力威壓,一些遁一境的修士當場七竅流血,生死不知的倒在了地上!

而導致這一切的源頭,就是唐浩指尖射出的那一縷光束。

此時唐浩站在帝關之上,看著那朝著安瀾三人而去的太虛第二指,眼底有訝然浮現。

即便是他,也沒想到這第二指的度居然如此之快。

僅僅片刻便抵達了安瀾等人身邊,而且這一次和第一指相比,還是指定性的。

剛剛唐浩所指定的目標,就是那站在天淵外的安瀾三人。

就是不知道這第二指的威力和第一指相比如何,此時看著爆全力如臨大敵的安瀾他們,唐浩緩緩收回手掌,目不轉睛的盯著眼前。

不朽之王終究要比當初北斗時期那古族大聖強大。

在那道光束爆而出後,他們很快便反應過來。

安瀾手中出現黃金戰矛,毫不猶豫的迎向了那道彷彿重達萬鈞讓空間都產生坍縮扭曲的光束。

而無殤身前湧動黑暗符文,漆黑如墨的幽暗之海之上有萬丈巨浪奔騰,彷彿可以吞噬一切。

赤王就更加恐怖了,那熟悉的赤王爐一祭出,整個天地都瞬間變了顏色。

曾經煉化過仙王級別強者的它,如今所散的氣息,隱約間居然讓三千大道都開始浮現!

然而,此時安瀾三人的神情卻依舊凝重到了極點。

那自帝關之上射出的光束,彷彿可以讓乾坤顛倒,歲月倒轉,空間重新化作混沌!

三人從來沒有感受過如此恐怖且神秘的力量,簡直就不像是這方世界生靈所應該具備的!

此時此刻,安瀾等人甚至都有些會後悔,沒有讓真身過來!

雖然那會付出巨大代價,但總比分身隕落要好!

一切都生在電光火石間,當三名不朽之王反應過來後,那道光束就已經來到了他們的身前。

嗤!!

最先接觸到光束的是安瀾擲出的黃金戰矛。

這柄戰矛曾跟隨他征戰紀元,不知沾染上了多少生靈的血液,其中甚至包括仙王巨頭級別的生靈!

此時此刻,在面對那道光束時,戰矛之上開始浮現出古老且神秘的金色符文,鋪天蓋地的璀璨光輝簡直讓一切都化作了一片茫茫!

然而下一刻,一聲消融的聲音忽然響起。

安瀾那深邃的瞳孔瞬間一縮,內心大駭。

“這怎麼可能?!”

不可思議的嘶吼響起,安瀾身軀一顫,嘴中有血跡淌下!

一滴滴均含不朽之王氣息的血珠自蒼穹跌落,落在大漠之上,居然讓那片區域都化作了一片虛無!

不朽之王的血有著無法想象的偉力,尋常生靈別說觸碰,單單只是靠近便會被其散的氣息碾壓成肉泥!

僅僅一個照面,一尊古老而強大的不朽之王居然就已經受傷!

如此一幕,讓帝關之上那艱難抵擋仙王威壓的孟天正瞳孔一縮,內心掀起驚濤駭浪!

喜歡人在凡塵,俯視洪荒請大家收藏人在凡塵,俯視洪荒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大明:不裝了,你爺爺我是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