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絕域孤雄之大漢耿恭傳 > 第一章 廷議出兵

第一章 廷議出兵 (第1/2頁)

書首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從養十兇開始,肝成仙道至尊 詭愛 重生之我為仙祖 我乃李二第四子 一劍弒仙 人在神墓,開局加入聊天群 屠狗 苦境:在三臺柱身邊那些年 大無限神戒 仙子別鬧 紅樓主沉浮 意氣小書生 盛唐太師 聊齋仙志 雲仙君 血宋 大秦:讓你監國,嬪妃全侍寢了? 在王者峽谷做大俠 凡世高手 仙衫

戰國末期,匈奴在蒙古高原一帶逐漸崛起。勢力全盛時東起白山黑水,西至中西亞土耳其,鐵蹄踏破中原,無人敢與其爭鋒。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14年,蒙恬率3o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上郡,匈奴不敢南下牧馬。蒙恬從榆中沿黃河至陰山構築城寨,連線秦趙燕5ooo餘里舊長城,阻擊匈奴。匈奴懼怕蒙恬勇猛,不敢犯境。秦末漢初,烽煙又起,漢高祖劉邦手提三尺劍,斬白蛇而起義,與力撥山兮氣蓋世的項羽逐鹿中原,怕番征討,奪得天下。此時,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趁亂坐大成勢,將漢高祖劉邦及一干重臣困於白登,差點一網打盡,好在老成謀國的陳平定下妙計,才倖免滅頂之災。

公元8年,王莽篡漢,綠林、赤眉相繼起義,天下混戰。匈奴又重獲生機,養得兵強馬壯。西域諸國鼠兩端,反覆無常,頻頻告急。光武帝劉秀雖是南陽城的一介草民,卻是正宗的天潢貴胄、龍子龍孫,振臂一呼,天下群雄雲集,一路東征西討,終於一統海內,榮登大寶。開國後,光武帝勵精圖治,罷兵革,勸農桑,興教學,天下大治,史稱“光武中興”。然而,由於無暇西顧,作為帝國屏障的西域,卻相繼叛附北匈奴,助紂為惡,時常侵掠邊境,百姓被殺,財物被搶,成為漢朝的心腹大患。漢明帝繼位後,多次用兵,毫無成效,匈奴、西域愈加氣焰熏天,瘋狂寇掠邊境。

永平十七年十一月,冷月當空,狀如獠牙,懸在巨盾一般的蒼穹上,泛出一絲絲冰冷而尖銳的光芒,籠罩著茫茫雪域高原。稀疏斑駁的樹影裡,偶爾傳出幾聲悲鳥哀啼,在寂靜的夜裡,令人毛骨悚然。鐵背一般的山脊上,突然竄出無數疾奔的黑影。這是一隊久經沙場的匈奴精騎,此刻人銜枚,馬摘鈴,一個個鐵衣彎刀,策馬長驅。想到南方嬌娃的豐腴圓潤和數不清的真金白銀,他們垂涎三尺,虎狼般兇殘的目光中,迸射出貪婪與興奮,催使他們如箭一般撲向大漢邊境酒泉郡。匈奴小王輕籲一聲,雙腿一夾,扯住韁繩,低聲促道“快點,快點……”

酒泉是絲綢之路的腹地,也是河西走廊的戰略要衝,漢朝、匈奴、西域、鮮卑曾無數次爭奪。為此緣故,朝廷對酒泉太守一職反覆斟酌,輕易不授人,歷代鎮守此地的不是名將,便是能臣。邵武十五歲隨父親出征匈奴,與匈奴大小戰三十幾次,渾身上下到處到是傷疤。漢明帝倚為重臣,在他五十五歲,皇上封他為酒泉太守,鎮守邊關。邵武以為,經過竇固、耿秉等三路大軍征討,北匈奴喪膽,必然畏懼大漢天威,不敢犯境。昨晚,邵武的小妾為他生了個白胖小子,邵武老來得子,笑得合不攏嘴。次日張燈結綵,大擺宴席,連守城的將士都撤了回來,軍民狂歡,流水席一直吃到二更時分。邵武來者不拒,有酒必喝,觥籌交錯,不知不覺,酩酊大醉。此時,他在帳內呼呼大睡,卻不知危險正步步逼近!

凌厲的喊殺聲突然從天而降,明晃晃的馬刀泛出重重殺氣!城內亂成一團,馬嘶人叫,呼爹喊娘,啼哭一片。邵武愴惶,急忙披衣,搖搖晃晃走出營帳,召集將士到城牆拒守。而此時的漢兵早已爛醉如泥,還沉浸白天的狂歡中,哪裡還有力氣爬起來?匈奴如洪水般湧入,鐵蹄踏破了酒泉城牆,彎刀割斷了守城士兵的咽喉!金戈鐵馬,刀光劍影,酒泉血流成河,哀鴻遍野,漢軍毫無還手之力,擱下一具又一具的屍體!

邵武仗刀佇立城頭,忽聽身後似有嬰兒的哀啼聲,他回頭一看,不禁心如刀割,渾濁的淚水滾滾而下。幾名匈奴獰笑著,手中倒提一個嬰兒的腳。那嬰兒粉粉嫩嫩,渾身是肉,很是可愛,在匈奴手中不住掙扎,嚶嚶啼哭,正是邵武剛出生的兒子!匈奴獰笑著將嬰兒高高舉起,往城頭狠狠一摔,砰地一聲,嬰兒腦漿迸裂,化作一團血肉。邵武哀號一聲,罵道“你們這幫畜生!”揮刀上去,左劈右砍,瞬間將那幾個匈奴殺死。邵武抱起兒子小小的身子,淚水如黃豆般掉落“我可憐的兒啊……”

這時,酒泉城內火光沖天,喊殺聲不絕於耳,邵武萬念俱灰,輕輕放下兒子的屍體,回見匈奴如蟻,情知大勢已去,他仰頭望了望冷冷的明月,長嘆一聲,面南跪下,“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以刀加頸,青鋒一抖,倒地而亡。他的身後,是無數漢朝百姓!

東都洛陽,車水馬龍,繁華似錦,一片祥和。

正德殿燈火通明,漢明帝坐在龍椅上,雙眉倒豎,眼神如兩道利箭,死死盯著遠方,心中燃燒著熊熊怒火。他登基以來,歷盡無數艱難,從沒這麼憤怒,即使當年楚王英、廣陵王荊圖謀不軌。文武百官斂手低頭,屏聲凝氣,半個字也不敢說,生怕一不小心惹怒皇帝。兩隻手臂粗的紅燭,吐著信子,時伸時縮,不時掉落幾滴燭淚,嗤嗤作聲。

“你們平時上朝,品頭評足,縱論天下,這裡不好,那裡不行,一個個都是治世能臣,那麼多廢話,今天卻成了啞巴!屁話也不講一個!倒成了冬天的知了!”漢明帝雙手按劍,手背青筋暴起,厲聲喝道“酒泉究竟死了多少百姓?”

大司農劉敏閃出“皇上,據涼州大守董宣昨晚快馬來報,匈奴殺死百姓五百餘人,掠走的人、物暫時還無法統計,他……”

“又是一個無法統計!混賬,朕要你們何用!”漢明帝用力拍打著龍案,“砰”地一巨響,震得文武百官耳膜麻。劉敏心中一凜,雙腿一軟,腰一彎,撲通一聲,匍匐在地。

“哼,那個邵武,平時自誇為廉頗,依朕看,他連趙括都不如,一個十足的懦夫!哼,還沒對敵,便即自殺,算什麼英雄好漢?他以為這樣,就對得起天下蒼生嗎?”漢明帝怒氣衝衝,大聲咆哮。

正德殿死一般沉寂。

漢明帝按捺住心中的憤怒,徐徐道“匈奴不滅,邊境不寧!你們說說吧,怎麼征討匈奴,今天不說出一二三來,你們一個也別想出殿!”漢明帝話音剛落,馬上跑進幾十名膀大腰圓的御林軍,往殿門一站,百官心一凜,心道“皇上這次是真的生氣了,看來與匈奴大戰不可避免。”

“不可,不可。”百官中閃出一人,大聲喊著。漢明帝心一怒,定眼一瞧,卻是大司馬第五倫。第五倫字伯魚,是京兆長陵人,歷任會稽大守、蜀郡大守,老成持重,著有政聲,漢明帝素為倚重,見他這麼說,捺下性子,和顏道“大司馬請說。”

“皇上,自王莽纂漢以來,屢興刀弓,兵連禍結,生靈塗炭,百姓苦不堪言啊。先帝威武蓋世,匡復漢室後,刀兵入庫,馬放南山,休養生息,國勢慚強,南匈奴感恩戴德,前來歸附,因此,現在應當固根本,施恩德,聚人心,拱手而治,國阜民豐之後,四方蠻夷,無論遠近,自然懷德而附……”

“大司馬錯了!”武將末端,閃出一將,打斷了第五倫的話。第五倫回頭,見這人身形偉岸,腰帶八圍,卻是附馬都尉耿秉,眉頭一皺,心想“這耿秉平時十分持重,輕易不會上言,今天怎麼前來作梗?”原來,這耿秉是開國功臣耿況之後,他的父親耿國、伯父耿龕、叔父耿廣、耿舒、耿霸等人都是能征善戰的將領,都是朝中重臣。

“啟稟皇上,匈奴是遊牧之民,逐水草而生,飄忽不定,居無定所,擅騎***圍獵,邊陲之亂,罪不在西域諸國,匈奴才是始作甬者。匈奴不除,戰亂不止,單以屯駐邊防,以防應攻,敵暗我明,過於被動,防不勝防。因此,臣認為備精兵,儲糧草,以戰止戰,徹底剿滅匈奴,使西域諸國無從依靠,才可以一勞永逸!”

“皇上,耿秉當斬,以謝天下!”第五倫大聲喊,上前一步“休養生息是我國國策,先帝息兵革,罷戰爭,棄西域,才有今天的四海承平,前次三路大軍出征匈奴,雖然勝利,卻沒有實效,反而惹得匈奴無端報復!如果再次興兵,臣恐戰火不斷,社稷必危!因此,臣以為,應派人與匈奴修和,效仿高祖和親政策,則邊陲永寧,百姓安居樂業了。”

漢明帝臉若冰霜,冷冷道“其他愛卿呢?”

第五倫是先帝重臣,漢明帝一向言聽計從,可匈奴也太囂張,居然敢侵犯邊境重鎮酒泉郡,不懲治是不行的。打還是不打?百官低著頭,向兩邊看了看,暗暗揣測聖意,誰也不敢輕易表意見,殿內仍然寂靜無聲。

黃門郎馬防越眾而出,百官心裡一亮,馬防是馬皇后的哥哥,官職雖小,位卻不卑,他的主張,也許就是皇上授意。

“皇上,耿都尉言之有理,卻不完全正確。”

第五倫聽了,心裡一喜,核桃般的臉竟然舒展開了,他知道馬防的父親馬援,智勇深沉,戎馬一生,東征西戰,立下汗馬功勞,也是開國功臣。現在有馬防的支援,皇上一定會認真考慮。

俗話說將門無犬子,這馬防生長在軍營裡,熟知兵法,勇武有力,隨父征討武陵五溪“蠻”時,漢軍困於船內,馬防率五百人,強行上岸,殺入數萬蠻夷軍中,十蕩十決,令蠻夷聞風喪膽。然而,馬皇后一直裁抑本家,馬援病逝,馬防終日賦閒都中,空有一身本事,卻無用武之地,蹉跎歲月,華已生。

“我軍數次征伐匈奴,雖然勝利,但勞民傷財,損耗巨大,等我軍一退,匈奴又捲土重來,為什麼?”馬防抬起頭,看了看漢明帝,眼神閃過一絲得意,接著道“就是因為西域!王莽纂漢以來,我國不遑西顧,漢德不振,以致至西域依附匈奴,匈奴以西域為跳板,進退自如,屢屢侵掠邊境,西域猶如薪木,薪不盡,火不滅,西域不歸附我國,匈奴不可能滅亡!”

馬防的話擲地有聲,第五倫聽了,光的眼神瞬即黯淡下去。漢明帝卻是悲喜交加。喜的是,馬防不俗的識見,讓明帝下定了使用外戚的決心;悲的是,那些功勳重臣,一個個逐漸凋零,再無征戰天下的雄心與勇氣了。

第五倫動了動嘴唇,想說什麼,卻說不出來,從漢明帝臉上一閃而過的憐憫,他看出了答案,心裡有一絲畏懼,“連黃門郎都想到的問題,我這個大司馬為什麼沒有想到?”

章節報錯(免登入)
書首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