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七十年代那場戰爭 > 一百四十四、戰前風雲

一百四十四、戰前風雲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我在貞觀兩三事 亮劍:我有殺敵爆裝系統 冰汽時代獸國 殿下兇猛 沈氏幕府 一心作死,卻成了大明宰輔 忍一忍就登上皇位了 大明:教書兩年,學生全要造反 科技現代戰爭 皇帝的品格 世子穩重點 萬事記錄 諸君策 大秦:不裝了,我是秦始皇 大周皇主 抗鷹前夕:國家緊急召我回國! 太子我啊,最喜歡做好事了 慶餘年:背靠小范大人一統天下 漢末三國從呂布女婿開始 將出關西

一百四十四、戰前風雲

吳江龍在說這句話時,他完全沒有料到自己今生今世還有沒有這個機會。以後的戰鬥,還能不能有他的份。對他來說,這些都是未知的,而且,他也從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回到七連後,他的生活依然如顧,邊境仍然處於緊張持續之中。

種種跡象表明,七九年自衛反擊作戰對敵而言,打擊效果並不明顯,無論是在6地還是在海洋,敵人氣焰十分囂張。在這場戰爭中,越軍雖然消亡了幾萬人,但領土並未損失一寸。與中國比較,他們損失的兵力也相彷彿,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因此,他們覺得自己並沒吃太大的虧。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軍事強國夢該做還做,並且還經常以勝利者的姿態,時不時地向中國軍隊挑釁。不僅如此,他們繼續把勢力向中國境內擴張,繼續蠶食中國6地、海洋,持續不斷地搔擾邊境人民生活。鑑於此中情況,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不得不重新考慮對敵政策。大仗不大,但區域性戰爭還是要搞的,最起碼,要在邊境上築起一座長城。這座長城就定在了老山和者陰山一線。

由於七連所在位置,本篇文章只介紹老山。

老山在中越邊境12號界樁至14號界樁內,是這一地區的最高點。站在老山頂峰,向北可通視我國境內縱深3o公里的廣大地區。向南可俯瞰越南老寨、清水以南至河江省會4o多公里。向東可封鎖我國麻栗坡縣至越南河江省的主要通道、口岸。向西可監視12號界樁以西至扣林山邊境的諸多要點,因此,它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即成為了中越兩國的軍事要地。

按照一般國際慣例,相鄰兩國靠近邊界線的15公里以內,各國均不得屯兵或進行軍事演習。在軍事上,把這一地區稱為軍事緩衝區。

老山正是處於中越兩國的緩衝地帶上,因此,兩國都不得在此駐紮兵力或修築工事。

然而,剛剛取得越南政權的北越『政府』,在軍事上,正處於順山而下的衝勢當中,他們又怎麼會把國際法放在眼裡。現在已手握柬埔寨,征服了寮國,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泰國。眼看著,一個聽命于越南的東南亞共榮圈就要建立,此時又怎麼會被一場戰爭制止住。中國的自衛反擊戰又將如何,一個多月的戰爭,他們還不是重新恢復了原氣。

但是,他們想歸想,真正害怕的,還是北面的這個老大哥。屁股上已經狠狠地捱了一腳,疼也就疼了,拍拍了事。但是,萬一啥時老大哥再次火,再給他兩耳光子怎麼辦!所以,他要先下手為強,佔據有利地形,讓老大哥想管都管不了。當然了,想要吃掉中國,自然是想都不敢想。但要抵制住中國的干涉,還是大有可能。因為,他們一直認為是自己把中國軍隊推出了越南國境。所以,他們掂量著,仍然有戰勝中國軍隊的可能。於是,北越『政府』選中了老山,準備把它作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

1979年我軍完成自衛還擊作戰,全部撤離越南國境後,越南『政府』即刻派出越北二軍區313師122團,秘密侵佔了老山。當時,我國『政府』一再警告並多次質詢,要求越南『政府』把軍隊撤回去,繼續保持老山地區戰前條件。但是,越南軍隊他可不管這些。打都捱了,還怕你喊不成!現在即然佔領了老山,不但要建成完備的戰略工事,做為防守要地。我還要打你,『騷』擾你,一定要把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軍事雄風拿給中國軍隊看看。

於是,越軍依託老山的複雜的地形,修築了大量坑道、塹壕、掩體、藏兵洞,並在靠近我方一側的陣地正面設定了多道鐵絲網、陷阱和防步兵壕。在距陣地4oo至6oo米的我方地段,設有警戒雷場。在距陣地5o至1oo米處,設有寬正面、大密度的混合雷場。這些雷場又配以各種障礙物,形成障礙區。障礙區之間的間隙再配以火力控制,形成了防禦設定上的大縱深。

同時,越軍還在防禦陣地內,配備了多種戰鬥火器,形成了直『射』、曲『射』、遠『射』、近『射』、側『射』、倒打相互交叉。上層、中層、下層、明火力、闇火力相互結合的密集火力配備。這樣,整個老山地區的越軍防禦就形成了以鋼筋混凝土地堡、坑道、掩蔽部為骨幹,以雷場、鐵絲網、陷阱、鹿砦為補充的防禦體系,成為能打、能藏、能獨立作戰、能長期堅守的堅固野戰防禦陣地。

老山如同一個大碉堡,威風地傲視著中越邊境。越軍在碉堡內,想看哪就看哪,想打哪就打哪。對我國境內主要道路、軍事目標和可能攻擊的路線都準備了炮兵『射』擊諸元。

從1979年的3月到1984年的3月間,5年時間裡,中國邊防軍望著老山如梗在喉,戰士們恨得牙根都疼,誰不想過去啃它幾口。啃平了,免得受山上敵人的氣。但是中國『政府』不讓,一直忍著,規矩地守著國際法不肯多邁出一步。

據相關資料證明,在這段時間內,越軍共向我國境內開槍開炮69o多次,『射』各類槍彈餘,打死打傷我邊民3oo餘人,炸燬我境內房屋67棟。由於越軍的威脅,麻栗坡縣船頭農場有4ooo畝橡膠林不能經營,2ooo畝良田不能耕種,24個村寨被迫內遷。

忍耐,就能忍來和平嗎!忍耐,敵人就會變的溫順嗎?不會,絕對不會。狼永遠不會改掉吃羊的天『性』,狗也改不了吃屎的『毛』病。除非狠狠地教訓他,或者將它圈地為牢。

認識到這一點後,中國軍隊終於準備對老山下手了。可是,怎麼打確又是個相當大的問題。畢竟越軍在上面已經摺騰五年了。究竟折騰成什麼樣。目前,還沒有一箇中國軍人上去過。但是有一句話,我們聽到了,是越軍313師師長說的。他說,“老山防禦可以擋住整個昆明軍區的進攻,中國軍隊要想攻下老山,就必須用屍體鋪著上來”。

“打,一定要打,但在打之前,必須搞清敵人情況。”上級決心已下,偵察任務自然是非邊防部隊莫屬。

大戰在即,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這個時候,吳江龍卻碰到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屈指算來,他在部隊已經快有五個年頭了。五年,對於一個戰士來講不算短。如果沒有特殊技能,一般是幹不了這麼長時間的。那麼,吳江龍做為在部隊服役五個年頭的老兵,一個地地道道的大頭兵。除了打仗之外,沒有其它技能。那個時期,軍隊還沒有志願兵這一說,也沒有軍士長這個銜。要想繼續幹下去,就得有個說法,否則,就得退伍走人。

怎麼辦?不僅吳江龍犯愁,李森和佟志遠都在犯愁。在這個多事之秋的節骨眼上,誰會眼睜睜地把吳江龍這個戰爭天才白白浪費掉,誰讓他走了,那誰就是白痴,一個睜著眼睛,看不到腳下金子的睜眼瞎。

可是,退伍指標下來了,而且年限也規定死了,吳江龍完全在這個條件之內。不讓他走,只有一個條件,提幹。提幹,那可不是連長、指導員說了算的。就是團裡要提一個人,那也得向師裡打報告,最終還得由師裡批。

“對,就讓吳江龍提幹。這麼好的軍人不留在部隊,誰還有資格呆在這。”李森和佟志遠商量好後,兩個人草擬了一份報告交到團裡。光是他們倆的力量還不行,還不能少了史柱國。

聽說吳江龍在退伍名單之內,史柱國一聽就急了。當佟志遠把提吳江龍當幹部的想法跟他一說,史柱國高興地一拍桌子,“對,就這麼辦。”並且答應,軍務股的事他去說,不能讓吳江龍走。政治處主任那頭也由他來跑,一定要把吳江龍提幹的事弄成。

提一個戰士當幹部,那可不是一說就成,一蹴而就的事。即要搞內查,還要搞外調。何況那個年代,政治仍然處於階級論的陰影之中。雖然成份論取消了,沒有什麼地主、富農、中農、貧農這個說法了,但祖宗三代還是要查查的,社會關係還是要走訪的。這樣一下來,轉眼一個多月就過去了。

部隊工作要做,老兵復員工作也要搞。直到宣佈退伍名單這一天,吳江龍提幹的文仍然沒有下來。

由於七連擔負著邊防巡邏任務,全連集合在一起,搞個退伍儀式自然是不可能,也沒那個條件。所以,戰士退伍都經指導員個別談話,沒有特殊情況,便一個個退出崗位。連裡再把火食改善一下,讓這些準備退伍的老兵吃幾天好伙食。等團裡接人的汽車一到,拿上百八十塊錢的復員費,打鋪蓋回家,算是徹底結束了軍人生涯。

輪到佟志遠找吳江龍談話了,佟志遠可犯了愁。讓吳江龍走,真是違心啊!他打心眼裡不想讓他走。可是,“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兵”現實條件又都擺在那,與吳江龍條件相當的戰士也不少,他沒特殊理由把吳江龍留下,讓別人走。那樣做,又怎麼跟其它戰士解釋。對別人說,“吳江龍軍事素質好,七連離不開他,就是不讓他走。”這話能說嗎!那還不傷了其他戰士的心。“我們也在部隊幹了好幾年,什麼苦沒吃過,什麼罪沒受過。槍也打過,敵人也抓過,傷也負過,也算久經戰陣的老兵了。啊!鬧了半天,就吳江龍是親孃養的,我們啥都不是嗎?”這樣一講,還不『亂』了套。那也不是政治指導員的工作水平。沒辦法,只好一碗水端平,忍痛割愛。

那個時期的戰士,不管部隊生活多麼艱苦,到了,也沒一個人願意離開部隊。所以,連隊幹部最怕的就是老兵服員。雖不是生離死別,但也跟遠遠的貶謫差不多。

“指導員,您別為難,”吳江龍看著佟志遠欲言又止的樣子勸說道,“我服從組織決定。”

“小吳,我和連長都爭取過。可是,看來很難了。”佟志遠想把給他提幹的情況告訴他,“你完全有當一名幹部的條件,但是,這個事情又很難決定,上級有上級的考慮。”

佟志遠真不知該怎麼往下勸說吳江龍,連他自己都沒想通,他又怎麼能拿得出說服別人的道理。——這麼好的軍人不能留下,那部隊還需要什麼樣的軍事人材呢!雖然在這個時期,全軍開始重視軍隊幹部培養。戰士提幹必須經過軍校這個門坎。但是,軍校生也代替不了經驗豐富的老戰士。就拿現在來說,讓一個軍校生直接帶著一個排去參加戰鬥,他的指揮能力,能過像吳江龍這樣的老兵嗎!不能,肯定不能。為這,佟志遠還專門寫了一篇論文。交上去後,也是音信皆無,他不明白上級是怎麼考慮的,會不會還有新的配套措施,來攙留住部隊中土生土長的這些老兵。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 裙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