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明略 > 第360章 再進王府(下)

第360章 再進王府(下)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傳承醫道,我在鄉下搞義診 我以修復秘術苟長生 九鬼紀,我即為外神共主 洪荒:我,通天教主,絕不出關 上河墟 性轉軟妹師兄且慢,我本是男子 洪荒:吾,十三祖巫,洪荒一霸 一步登閣 浩然傳 制怒 仙道難覓 一個三年網文作者的自述 七劍破仙門 神職學院:我真的不是教主? 霽月光風裡 東荒仙經 劍逐山河 人仙無敵 南宋豪俠傳 聖主仙穹

木亭中,仲逸才落座,便要回答朱載垕一連串的三個問題。

“西北多旱少雨,今年開春尤甚,上個月,下過一場春雨,但雨水太少,只能潤溼地面薄薄一層。下官返京時,當地耕農大多還未播種”。

仲逸據實稟奏“若百姓們不種地,幾乎再無其他收成。如種茶、養蠶制絲,氣候所致、水土不服;瓷器、木製品、釀酒,這些又不成規模”。

不用,朱載垕問的莊稼收成如何?當地百姓生活如何?皆是否定答覆。

“至於民風,西北人『性』情豪爽,做事實誠,能吃苦耐勞,也願幫助親朋四鄰”。

仲逸繼續道“只是如此辛勞一年,日子卻依舊過的疾苦,下官深有感觸”。

仲逸刻意沒有提到大煤礦與稅賦兩項,不過二位欽差到京後,朱載垕必知曉此事,而他所問的三個問題當中,也似乎並未涉及這兩項。

至少,沒有明確指出。

大煤礦不靠吃飯,無論乾旱多雨,談不上收成,因大煤礦而改變生活的,只有三邊鎮,以及該縣的百姓,其他臨縣甚少。

大煤礦,還波及不到整個榆林府,甚至西北。

三邊鎮附近的民情,不是整個榆林府,也不是整個西北的民情。

如今,大煤礦之事已鬧到朝廷,皇帝親自過問,當地衙門不敢輕易行事,苦力各自逃散後,也再無人敢抓回去。

毫無疑問,三邊鎮那些做買賣的人,會漸漸離去,沒有苦力與打手維持生意,自然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大煤礦暫時得以控制至少沒有人再抓苦力,更沒有人拿皮鞭抽打他們,這些人回到各自住地後,還可以耕種田地。

至於查出背後的官吏,那是朝廷的決斷,與百姓並無直接關係,他們已可以正常生活。

這僅僅是大煤礦,而整個榆林府,甚至陝西布政司,百姓疾苦的癥結,並未解決。

這麼大的一件事,從長計議只是暫時的。無論如何部署,先要得到朝中更多饒支援,才是真的。

不用,獲取朱載垕的支援,更是重中之重。

話題既已丟擲,就看他怎麼接了。

咳咳,大概是幹活累了,朱載垕身子向後靠住,舉起茶蓋,輕輕壓著浮起的茶葉。

這副神態,才是真正的‘品茶’。

這個茶不難品對仲逸而言,王爺就是王爺,皇帝就是皇帝,即便是儲君,也無法真正代表朝廷。

朱載垕不是朱厚熜,有些事兒,還是不能向他稟報。

而在朱載垕看來仲逸這位翰林院的侍讀,是在高拱走後才來的王府,而關於這位仲大人,朝中早有傳言他是父皇的人。

對仲逸的身世,朱載垕也曾派人查過,但結果卻沒有多少現祖籍山東濟南府,當年了一場大水,當地很多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仲逸的父母也無從查起。

後來,在蠡縣縣衙,仲逸做了知縣樊文予的幕友,再後來到了京城,捐納入國子監,取得國子監監生身份,科舉高中,最後進了翰林院。

至於若一當鋪,有袁若筠和樊文予的協助,仲逸已妥善修改記錄,按照上面顯示的記錄來看這個當鋪剛開業時,就登記在老薑頭名下,後來到了羅英名下。

因羅英之前在蠡縣做過差役,後來由他兄弟頂了差事,樊文予到刑部後,便幫助羅英在京城落腳先做簾鋪夥計,後來自己將店盤下,做了東家。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弘唐 情殤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