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我的偉大的衛國戰爭 > 第1907章 李森科的憂慮

第1907章 李森科的憂慮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劍道承年 真不是我想修仙 大道太乙 遺世仙君 遊天仙傳 滿坤劍 系統加身縱橫諸天 淵魚 陣道長生 天道附身 家族修仙:我能複製萬物 飛星客 修仙從肝廚子開始 炎黃界 錦衣衛:開局三天,簽到百年內力 修仙歸來,從照顧小姨子開始 修仙:從坊間藥徒開始 武俠世界裡的打工人 綜武:殺敵變強,妻子南宮僕射 洪荒:千萬億功德,六聖端茶按腳

如果是在一間小屋裡聊些雜七雜八的事,楊明志也有意和李森科聊聊其引以為傲的對種子的“春化處理”作業。

李森科學派的人把“春化處理”奉若圭臬,彷彿它就是造成農作物趕在霜期之前豐收的唯一手段。

其實哪有那麼神奇?在楊明志看來,必須採用真正的科學方法,才能培育出生產週期短、耐寒或耐熱的作物。

例如經過科學選育,本是生長在北緯3o°和以南地區的水稻,居然可以在北緯6o°地區生存。中國東北能夠種水稻,看似匪夷所思,實際就是經過了種子的科學選育,一代又一代的優選,耐寒品種就是能抵抗低溫。

不僅如此,聰明的中國科學家就是使用這套被世界公認的傳統科學選育法,甚至培育成功了耐鹽鹼的稻種。所以在楊明志曾身處的時代,中國沿海灘塗的大量鹽鹼地,已經被改造成稻田,隨著科學育種工作的持續,鹽鹼稻田的產量一年比一年高。

因此,那些為糧食增產傾盡一生的人,被稱之為“新神農”。

如今的1942年,李森科就是蘇聯的“神農氏”,至少斯大林在多次大會上親自支援了李森科。就算此人在蘇聯科學界是爭議人物,只要擁有斯大林和斯大林的親密戰友們的支援,他的地位就是不可撼動的。

當然,如若斯大林不再予以支援,李森科的大廈也就轟然倒塌。

楊明志真是看到李森科,就聯想到他在低溫環境中育種的場景。

雖是低溫,可不是溫度降到冰點一下。那低溫室的溫度也就保持在o到1o度之間,這一細節本就是李森科告訴楊明志的。所以育種場所對比環境溫度,十足是個溫室。

楊明志的腦子一直非常活躍,和妻子不同,他並不討厭甜菜根燉牛肉的味道。

甜菜,它是蘇聯榨糖的唯一農作物,純粹的砂糖亦是軍人可以迅恢復體力的寶貝。砂糖當然還有另一個好處,我們可以理解為它就是能量的結晶,它極度的耐儲,只要保持乾燥儲存十年都沒問題。

蘇聯在大戰之前,從瑞士那裡學到了製作奶糖的工藝。當然蘇聯本身就有傳統的糖塊製作工藝。

戰前,糖塊是孩子們的享受的寶貝,如今它成了戰士保命的手段,尤其是針對病號,由砂糖分解而出的高純度葡萄糖,靜脈注射給予他們活下去的能量。

可以實現西伯利亞地區天才的增產嗎?當然可以!

畢竟在另一個位面,崩潰後的蘇聯,其中的俄國西伯利亞的蔬菜種植,幾乎都是中國僑民在做。

似乎這非常荒誕,然而它是一個事實。

勤勞又智慧的中國人有手段對抗西伯利亞的寒風,那就是先進的塑膠大棚技術。

本身該技術是荷蘭人最先使用,美國等國將其進一步展,它是十足的舶來品,然而在中國人手裡得到了最為喜人的擴充套件,以至於中國的南極科考站也建成了“塑膠大棚”。只不過塑膠薄膜變成了透明的玻璃,南極白晝不是很強烈的陽光,照樣得到應用。

這一次李森科突然造訪,他還是樂意說說自己的成就,並問起了非常關鍵的事。

那麼,有什麼事是對於李森科非常關鍵的?

在一間小屋內,昏暗的燈光下,打扮得好似熊的李森科繃著一張老臉,問道“別列科夫同志,您到了莫斯科一定見到了斯大林同志。他有沒有提到科學院?有沒有……提到我?”

“您……”楊明志不禁一怔,李森科這是什麼意思?

哦,事情看來非常簡單。

楊明志故意說“啊,斯大林同志提到了您了。他跟我說他非常重視新西伯利亞,非常重視科學院在戰爭時期的貢獻。他希望廣大的科學工作者在自己的領域支援衛國戰爭。部隊有著諸多訴求,例如需要更多的糧食,更好的武器。所以我告訴斯大林同志,我會研更多更優秀的武器。”

恍若一棵老樹生了新芽,李森科乾癟的臉突然紅潤起來。他興奮的問“啊!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生產更多的糧食?”

“對!就是這樣。您很清楚我是一步步晉升到現在位置的軍人,我很懂得士兵的需求。在我看來,後勤部門必須保證士兵每天一公斤的麵包,如若不夠就用等熱量的土豆代替。如果戰士們吃不飽,就不要奢望僅憑一腔對於蘇維埃的熱血,就能永遠保持充沛的精力。他們的戰鬥力會大打折扣,斯大林同志認為,我們雖然打贏許多次作戰,傷亡情況都非常嚴重的一個重大原因,就是戰士居然連最基本的口糧都不夠。”

現在,情況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瞧瞧楊明志這番仔細琢磨分明就是閃爍其詞沒有說明重點的話,李森科是問楊明志,斯大林是否提到了他這位科學院的院長。

楊明志又是如何回答的?一番回答就是在咬文嚼字,因為斯大林根本就沒有提到過李森科,楊明志的一番言論,不但是斯大林彷彿提到了李森科,還對其做了重點的鞭策。

因為在地堡內的密談中,關於“火星行動”的作戰計劃,其中糧秣的調運是非常關鍵的。斯大林不禁抱怨起蘇聯當前的糧食產量,很顯然在糧食完成收穫後,至少半年時間,蘇聯不存在糧食短缺問題。

然而半年之後呢?

直到現在,蘇軍無論高層還是基層,對於夏季作戰都有著擔憂的情緒。畢竟戰爭中的兩個夏季作戰,都是蘇軍的戰略性失敗,損失極為慘重。

如果聯盟用剩下的耕田生產更多的糧食,國家就能更好的應對“豐收前的飢餓”。

難道說就不能倚仗一下盟友的糧食支援嗎?

不!僅從本年度的糧食支援來看,盟友的支援當然越多越好,整體來看不過是杯水車薪。

在這方面,李森科當然是專家。

李森科這個人在蘇聯的科學界有不好的風評,然而蘇聯若是被餓死了,自己的一些榮耀和畢生的努力也付諸東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森科是走火入魔的農業技術員,當得到國家重用後,他需要手段扞衛自己的地位。因為他反感同行對自己的一切質疑,哪怕科學的原則就是“用新證據推翻舊理論,建立新理論,並等待更新的理論加以推翻或支援”。

在蘇聯之外,科學家之間的爭吵比比皆是,爭吵根源是為了真相。

李森科只想讓質疑者閉嘴,如果他們不閉嘴,那麼自己就用嚴肅甚至極端手段幫他們閉嘴。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紅樓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