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流華錄 > 第三十六章 夢幻

第三十六章 夢幻 (第1/5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恩怨逍遙錄 荒武開源 這個系統有點費肝 生者靈 劍道承年 真不是我想修仙 大道太乙 遺世仙君 遊天仙傳 滿坤劍 系統加身縱橫諸天 淵魚 陣道長生 天道附身 家族修仙:我能複製萬物 飛星客 修仙從肝廚子開始 炎黃界 錦衣衛:開局三天,簽到百年內力 修仙歸來,從照顧小姨子開始

守歲守了一夜,正月初一,整座雒陽城依然處於歡騰喜慶之中。

只不過此時原本在新年大殿上的並不是太常種拂,而是太常丞林梓。這大漢皇宮內的眾多大漢臣子只有他一人知道,當今天子和太常種拂雙雙去了太學。

太學和三雍宮都不在雒陽城中,而是在雒陽城東南外,距離開陽門六里。

還不到申時,孫原便已出現在太學之前,太學之大,能同時容納三萬太學生住宿、求學、讀書,比鄰大漢藏書之所在“蘭臺”,孫原若非一路乘車,抵達此處恐怕需要幾個時辰。他雖然是乘著劉和臨走前留給他的六駕馬車,乃是二千石方才能乘坐的車駕,卻還是被太學衛士攔下了。

“太學所在,雖二千石不能隨意入內。”

衛士身姿挺拔,極其訓練有素,車伕盯了這衛士一會兒,咧嘴一笑,回頭衝車裡道“公子,敢問現下如何?”

孫原託著額頭,思緒萬千。

從他進入帝都那一刻起,整座帝都彷彿都圍繞他運轉起來了。

先是劉虞回朝、再是遇見趙空,複道上可怕的血案,天子讓王越轉告的那句話“要殺你的人,朕已經替你殺了。”

他猛然坐了起來——難道戮餮殺手盟是天子的人?複道上的血案根本就是天子一手所為?

可能嗎?

這是為什麼?他目光呆滯,盯著車窗,思緒百轉。

想不通透,確實想不通透。他苦笑兩聲,帝都的水太深,深到他根本不能看清楚。

“陛下……你到底想做什麼?”

紫衣公子託著額頭,猶在深思,猛然見車門開了,他一抬頭,卻是車伕伸頭進來“怎麼了?”

車伕咧嘴一笑“還以為公子睡著了,叫了幾聲公子都沒答應。”

“是麼,大概有些失神了。”孫原直了直背,反問“可是被太學衛士攔下了?”

車伕點頭“正是。”

孫原苦笑一聲,心道陛下啊陛下,你果真是會折騰人。他下了車,徑直走到那衛士面前,舉起腰畔的官印,道“請轉告太學祭酒馬公,魏郡太守孫原奉天子詔令,在太學等候陛下駕臨。”

“陛下?”那衛士望了一眼那枚官印,他亦不傻,這馬車便是二千石的待遇,只不過太學平時的確不對官員開放,如今又是天子的詔令,他上下一打量孫原,想來不會有二千石的官員拿天子詔令開玩笑,當即便入內稟告去了。

太學佔地廣大,乃是天下至高學府,門前四十六塊巨大的石碑一字排開,令人望而生畏。

“這便是《熹平石經》。”

孫原隔著車窗,望著這一片石碑,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大漢立國三百餘年,自孝武帝時“獨尊儒術”起,便有“今文經”“古文經”之爭,乃是儒學經典的文字版本之爭。秦末典籍散佚,一些儒生將古籍藏起,至大漢立國方才獻出,這些古籍皆是先秦文字所寫,故被成為“古文經”;漢初則有年長儒生將古籍默背出來,以漢代通行的隸書文字寫出,故被稱為“今文經”。而治兩種文字經學的學說便是“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學術大成者便被喻為“今文經學家”及“古文經學家”。

自孝武皇帝至今三百年,兩派經學便爭鬥了三百年,直至當今天子,方才想了一個辦法,正定儒經文字,便是這《熹平石經》。

自熹平四年起,至光和六年,耗時八年,由當今太尉楊賜、鴻儒韓說、議郎蔡邕三位領銜,十三太學博士輔助,定《魯詩》《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七部儒經文字,並由蔡邕親自手書,以隸書撰寫於石碑之上,此後成為天下儒家經學之定本。

三百年之爭,於當今天子手中一決,可謂曠古爍今。

他突然想到了那清涼殿中的孤獨皇者——清瘦、睿智、一雙透著神采的眸子。

這便是當今天子的氣度麼?

他目光閃爍,成為這樣的人的棋子,是耶?非耶?

“公子、公子。”

車伕的聲音再次傳來,沉思的紫衣公子抬頭反問“他們來了麼?”

隨著衛士入內稟告,一隊浩浩蕩蕩的諸生便如潮水一般從諸生苑中擁了出來。

孫原暗暗叫苦,太學自光武帝重建,至今一直在擴建,至孝順皇帝朝已有一千八百五十室,人數最多時已達三萬之眾。此時雖經過兩次黨錮,大部分儒生被禁錮在家,如今在太學的名士儒生人數仍不下一萬之數。

此時衝出太學大殿的人數一眼望去,沒有五千也有二三千之眾,這些學生留在太學,無非為謀個出身,便是有那好經學的學生,也逃不脫家法師法的套路。

所謂經學,便是對儒家經典作註解以利於理解的學問。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有位汝南伏生憑藉記憶默寫出了《尚書》,並撰寫一部《尚書大傳》,以示後人他對《尚書》的理解。到了大漢開國,丞相蕭何收錄天下群書,儒學經典便又為之興盛。孝武皇帝時期,一代鴻儒董仲舒更是橫空出世,定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面,他本以治《春秋》聞名,故後來有“春秋決獄”之說。此後大漢三百年皆以儒經治國,儒生以習經為業,儒經註解疏說便更為興盛。

不過,起初教授經學的人便不多,往往有成百上千人習一人之學,遂產生了“師法”“家法”之說。門生子弟需遵從長輩或老師的學問,不得更改,所以頗有些固執腐朽的問題。光武皇帝自己便是儒生,又以門閥世家為助力立國,這家法之症尤為嚴重。不過經學三百年來,倒有不少真正的大儒鴻儒見到了問題所在,便默許門生弟子可以學習多家學說,雖然解不了根本問題,倒也靈活了許多。

只不過孫原這時要鬱悶了許多,他對太學瞭解不多,只知道太學中設有十三博士,眼前這太學諸生幾乎都是這十三位博士的弟子,說錯了話恐怕是要得罪不少人了。

“陛下當真是給我出了道難題啊……”

眼看著對面領頭的一位先生,頭戴兩梁進賢冠,衣深衣袍服,必然是太學祭酒馬日磾親自到了。馬日磾是關中馬家的家主,祖上便是開國名將馬援,馬日磾的父親便是一代名儒馬融,門生弟子無數,是與關中楊家並駕齊驅的門閥世家。馬日磾身為太學祭酒,雖然秩俸六百石,卻因地位特殊,能享兩千石的禮儀。孫原雖是實打實的兩千石太守,也說不得要和馬日磾互相行禮了。

“新任魏郡太守孫原,見過祭酒。”

孫原年輕,自然要先行行禮,今日又是奉旨而來,自然做足了禮數。

馬日磾看看眼前這個少年,嘴角微微泛起一絲笑意,心道“這便是陛下看中的人物,年紀未免太小了些。”

不過孫原禮數已到,他身為太學祭酒自然不能失禮,同樣一禮深深拜了下去。

馬日磾何等身份,在太學中除了幾位天下所重的博士便是最尊貴的人物,如今與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互相見禮,登時如大石投湖驚起千萬波瀾。

“這人是誰,居然讓祭酒給他行禮?”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庸醫和神劍 江湖與王朝 對決 墟劍訣 怪物創作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