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拯救大明:崇禎 > 第35章 歐戰

第35章 歐戰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修仙:我的詞條全是神通 帝隕十四洲 綜武:父親沒了,獎勵滿級神功 西北有神州 人字頂天 從嬰兒開始悟道修行 花開劍起,猛虎下山 綜武,大宋皇子的我總想闖江湖 綜武:人在丐幫,掛機就能變強 潑刀行 長門山 殭屍:九叔的記名師侄 琵琶劍歌 斬魔,我是認真的 修不了仙那我可就修武了 反派逼我成仙 武俠世界行 剩三個月壽命配修仙不 仙界俠客行 紫曦

35 歐戰

然後他就明白,為什麼皇太極沒顧上找他麻煩,因為他在遼陽又打了敗仗。突襲廣寧也被王化貞,祖大壽等人死死頂住。按照憑城用炮的原則,在這裡,皇太極也一樣損失慘重,朱隸鍵損失的無非是一些炮彈和弓箭弓弩而已。兩次戰鬥都大敗而歸。這兩年皇太極可被燕國魯國聯合噁心壞了。自然沒顧得上背後支援的大明王朝。

正是如此他逃過了一劫。但是皇太極的一群幕僚可沒有一個省油的燈。寧完我等人立即給他出了一個”斷翼挖心“的戰術。

羽翼就是說看起來比較強大的兩翼的察哈爾部和朝鮮王國。但實際上他們卻知道,燕國和魯國才是短小精悍。察哈爾和朝鮮看起來大,軍隊規模也嚇人,反而很好打垮。

這就是一個新銳政權和腐朽政權的區別。

然後朱由檢對於皇太極接受了高鴻中,包承先,寧完我等人的斷翼挖心戰略以後,並沒有太在意,關鍵是滿洲國內保密做的遠遠比臃腫龐大的大明官僚體系好。御史言官沒有取消以前,他們的大嘴巴,或者說為了討好國內各個階層,故意說出去,好讓士林指導他們“不畏強權“積極為各界人士爭取好處,比如不讓皇帝徵收各種稅收,一樣。

朱由檢雖然忌憚重用漢人謀略精英的皇太極的變化。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沒有這些轉變,多爾袞要取得關內大明朝各界儒林的支援可就沒那麼容易,比如瘋狂屠殺遼東百姓和把遼東官宦子弟當做奴隸踐踏的努爾哈赤,就很明顯得不到廣泛支援。

他的待遇還不如完顏阿骨打。

但是皇太極改變了這一切。他開始重用那些狡詐如狐狸的漢家文人們。投靠來異族,早就沒了禮義廉恥的漢奸文人們,也比伺候大明朝更加恭順更加智計百出。在大明,他們是主人,要求皇帝按照他們的來,不然動不動就要撞死在金鑾殿威脅一下。可在殺人如麻的滿洲,他們果斷慫了,不去挑戰韃子君主的耐心和忍耐力。

正是如此尿性,朱由檢不得不改變用人策略,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漢人文人們,如此不要臉,如此沒有道德底線。

可能說從朱熹滅絕人性的提出了滅人慾的理學盛行開始吧。儒生現,按照朱熹的高要求,基本上做到不太容易。於是就開始出現”說一套做一套“。逼得王守仁不得不提出知行合一的”心學“加以改造。

可最終情況還是理學是絕對主流,大家都習慣了這麼來。習慣了無恥以後。看見大家都一樣。於是就不再去研究心學有什麼好。

然而直到崇禎帝朱由檢即位,一切都被改變,朱由檢就要求你們”知行合一“言行合一。一切不能做到的大話,都是吹牛逼。

反正你敢說,我就敢信,因為做不到,呵呵,把腦袋留下就好了。在皇帝面前吹牛逼,那不叫吹牛逼,那叫”大不敬“,那叫欺君之罪。屬於”十惡不赦“裡面的一條就連國家大赦,也跟你沒關係的重罪。嚴重被株連九族也很正常。

然後,所有大臣都現,原來那麼來,不行了,皇帝太年輕,太認真,還是個資料黨。錦衣衛,青衣社,東廠,以及內閣,六部等的資料,就會明明白白的告訴皇帝,你說的和做的有什麼區別。

然後,如果你吹牛逼了,那麼就會很悲劇。原來喜歡用道德綁架皇帝的御史言官被打倒了。沒人再會給他們求情。

於是悽悽涼涼就必不可免。

最後,朱由檢忌憚皇太極的變化,他開始重用漢臣,同時改善投靠他們的漢人的待遇。這就給了其他不得志,或者打不過的明軍退路。打不過可以投降啊。反正過得也不錯。歷史上皇太極以後,明軍投降就明顯沒那麼大顧忌。

比起努爾哈赤動不動殺降,皇太極很要臉,他極力維持他的滿漢一家親的共主形象。

可以說這個人把滿清帶到了政治層面。而不再只是純粹的割據政權,反叛異族君主。他還謀求中華區的霸權和大一統地位。

這從秦始皇開始,就成了幾乎所有有志君主必然要乾的事。

不過忌憚歸忌憚。朱由檢除了緊張兮兮新的時候,召開了會議,強調了,滿清這樣變化的”威脅性“危害性。要求他們拿出應對辦法。

溫體仁周延儒等人自然也要陳述自己的應對辦法。套路很簡單,用它早就在澳洲就提出並且揚光大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理論對各界進行洗腦,改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這玩意成本很高。主要辦法就是教育部門在14省推行義務教育,大概用九年,對一個人形成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

這種洗腦,可比宣傳部門透過報紙和各種大字報等手段進行宣傳,更加效果百倍。就是成本太高了。

但朱由檢毫不猶豫透過了《義務教育法》不僅播鉅款給各省建立不低於一所的綜合大學,還給全國幾百個州都建立多家中學。各縣的小學也如如此。可惜剛開始。還來不及推廣到全國鄉村。後世華夏每個鄉村都有小學,中學,那可是建國幾十年國家在那個特殊體質下建立的。都知道蘇聯體制的僵化死板,可沒有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集權體制,華夏想要實現全民義務教育,估計太難了。至少朱由檢就不覺得,那些泥腿子會讓家裡的勞動力(小孩)不幫著家裡幹活,還要出錢去讀書,去花錢買各種資料。這簡直不太現實。固然明朝讀書人地位很高,要當官必須讀書,科考。

可是太多人有”自知之明“。於是就直接放棄了。不讓孩子去。

在他無法負擔免費義務教育的時候,和後世類似的收費義務教育就必然是主流。這種情況,也把很多人拒之門外。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玄天2:魔玄亂天 帝王之名 江山北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