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漢起 > 第143章 和連破平城

第143章 和連破平城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從養十兇開始,肝成仙道至尊 詭愛 重生之我為仙祖 我乃李二第四子 一劍弒仙 人在神墓,開局加入聊天群 屠狗 苦境:在三臺柱身邊那些年 大無限神戒 仙子別鬧 紅樓主沉浮 意氣小書生 盛唐太師 聊齋仙志 雲仙君 血宋 大秦:讓你監國,嬪妃全侍寢了? 在王者峽谷做大俠 凡世高手 仙衫

被困平城北之方山塞五日。酈炎不由焦躁起來“南面怎麼還沒訊息?會不會韓當沒把訊息送到?”

幾日前,騎射水平拔尖於眾人的韓當,主動請纓,不辭危難,帶著2騎南下報告軍情、尋求救援。從方山塞南下5o裡到平城,西南沿著桑乾河向西南方向走2oo裡,就是雁門郡治陰館。騎兵南下,若順利也就一、兩日路程。

雁門太守張修雖老於軍事,但面對身甲上插著十幾支箭的韓當,亦不能不佩服“劉從事的信,我已看過,韓屯長且修養幾日。”

韓當“張府君,我一路南行,現不僅劉從事被圍方山塞,平城也被上萬胡騎圍困,沿路堡塢也有被圍困和攻破的。他們的性命都寄託在府君身上,還請府君儘快兵。”

張修“我已經下令各縣召集騎士、強弩強弓士、甲士。只是敵軍勢大,多達數萬,不是我雁門郡能單獨對付的。何時出兵,還要與府中諸人討論,也要與夏校尉等配合。”

韓當跪下再三請求,張修只是不許,令人扶他下去,醫生伺候,好吃好喝。

陰館因在句注山、夏屋山以北,桑乾河以南得名。從句注山、夏屋山流出的小河,從陰館兩側分流而過,注入桑乾河,因此陰館雖在雨量稀少的北疆,亦有完善的內城外池城防結構。循著小向南,是有著“天下九塞,句注第一”的雁門關。翻越句注山,則是廣武(代縣)。

雁門郡有長城、塞障,平城,陰館,雁門關四重防禦體系,表明大漢在對鮮卑的鬥爭中,雖然屢次失敗,在戰略上仍然不處於下風。

整個雁門郡,共計二十餘萬人口,其中二十萬都集中在大同盆地南側和代谷。面積約三分之一的平城、強陰(涼城)周邊,只有數萬人。

正是所謂內重外輕!

如今長城防禦已如紙糊,塞障多被圍困和攻破,四重防禦已經去了一重半。

張修卻認為,大量的人口卻沒有失去,手中有兵,庫中有糧,所以並不著急。

至於劉備的性命,平城百姓的性命,塞障中士卒的性命,塢堡豪族的性命,在張修看來,都是與鮮卑國戰的棋子。下棋豈能不失棋子?即使犧牲了,也是為大漢效命,死的光榮!

。。。

圍困平城的左賢王和連,被漢朝的內中外輕搞的無比頭疼。平城周邊人口少,而且集中在城市周邊,一看到北方狼煙,就快逃入平城。

平城牆高數丈,週迴數里,面積不算大,城外有引如渾河形成的護城河,如今完全凍結,因為冬季水淺,更顯得城牆高大。和連知道,僅僅越過護城河,或填平護城河,就得死不少人。

平城在前漢時為雁門東部都尉縮在,因此城內西南側有武庫。武庫可不僅是庫房,還是一座設施齊全、兵糧充足、鎧甲兵器數千,箭矢以萬計,駐紮有數百常備軍的堅固內城!而且武庫城牆比外城更加高大,登頂可以俯視城外二十里。整個平城周邊所有鮮卑人都在視線之內。

有幾個部落大人不信邪,定要攻城試試,結果弩矢漫天而下,還沒有摸到城牆邊,就被灰溜溜逃了回來。

對堅城,鮮卑的習慣是圍城而不攻,諸部落於是分散四處掠奪,以供應軍需。

沒幾日,諸部大人感覺悲劇了。

各鄉堡塢遍地,豪族們能修多堅固就修多堅固。衣甲不堅,不善於攻城的鮮卑諸部,往往要付出數上百傷亡、數日時間,才攻下一塢堡。攻下之後現,多數豪族並不富裕,金銀不多,最大的收穫,就是數百石糧食,和一些女人、南奴,還不夠做撫卹和賞錢。

就地解決糧草幾乎不現實!

置鞬等諸部大人於是蜂擁而回,希望轉頭迅攻下平城。

和連與諸部大人聯軍,丁數過兩萬,攻下一個平城,只要捨得犧牲,並不難。卻不得不考慮周邊整個代郡、定襄郡、雲中郡等整個戰場形勢。

護烏桓校尉夏育帶兵親臨代郡高柳(陽高縣),從東北側威脅和連側後方。和連不得不留下數千人,駐守北面長城邊的後路。

定襄太守聚兵於善無,不是派出偵查騎兵從左雲、強陰(涼城)威脅和連西北側。

代郡太守則召集騎兵、甲士、民兵聚集在高柳以南的桑乾河一帶,壓迫和連的東南翼,限制鮮卑人掠奪代郡。

雁門太守張修下令各縣派騎兵在桑乾河以南警戒,並聚集士卒從陰館出,沿桑乾河南岸北上,停在劇陽縣(應縣)、汪陶縣,東靠雁山嶺,西、北依桑乾河。控制住南下的要道。

四面合圍!

最令和連氣憤的是,無論是夏育、張修還是代郡、定襄郡郡守,就像商量好一樣,僅派出少量騎兵的進行前哨戰,大量的步兵如同烏龜一樣,縮在城、塞、寨中,不出頭。

同時,平城守軍得知各部援軍動向之後,信心大振,百姓踴躍參軍,上城牆擊敵。

置鞬等人,於是勸告和連退回草原,或者轉而掠奪他處。

和連卻像瘋了一般,置周邊四部漢軍於不顧,先是攻下白登山城塞,立下大營,一改往日攻城之法,步步為營起來。

鮮卑人先讓被俘的漢人和鮮卑人中的奴隸,在平城外取土,而後以車運土,以弓箭手為掩護,在平城北、西、東三面構建起十餘條攻城漫道,最終將漫道與城牆接壤!

之後鮮卑騎兵們披著雙層甲,馬披馬甲,在弓箭手掩護下,同時從數條攻城漫道向城牆上起衝鋒。成群結隊的步士卒,緊跟其後,順著騎兵切開的傷口,將城樓上的漢軍分割、消滅。

平城守軍和壯丁畢竟只有數千人,有弓弩之利時,能夠取得優勢,一旦短兵相接,就陷入風雨飄搖之間,節節敗退。

十日之後,和連在諸部落大人的簇擁下,終於登上了平城北牆。平城並無北門,和連立即下令,開鑿城牆造出北門。

再沒有連日的陰沉,和連笑得無比燦爛“現在擋在我們面前的,只有那個武庫!

平城北有陰山,東南、西南有太行山、呂梁山,如渾河過平城之東、白登山之西,桑乾河流經過平城之南數十里,灌溉著雁門盆地。這片富饒的盆地,不久將是我大鮮卑的牧場!

我要把平城和白登山,作為大鮮卑新的王庭,獻給父汗!”

喜歡漢起請大家收藏漢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