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漢起 > 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轄分封朝貢和分庭抗禮

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轄分封朝貢和分庭抗禮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掌門仙途:從照顧大嫂開始 從吞食海鮮開始修仙 傲然凡仙間 十劍奇靈 我的師傅冠絕寰宇 蒼天一劍 山神建宗有點難 大朙誅魔衛 飛刀的傳奇 潁淮風流 封神:從天庭天兵開始 天運理 海桑花 妖族屠人,我神話大羅鎮萬族! 踏空行 蕭嵐傳 我也想堅強,但老婆是惡龍 請帝尊出世! 這個先生不教書 突然可以修仙,開啟巔峰人生

檀石槐是鮮卑歷史上第一位大汗,在幽州幷州的漢人眼中臭名昭著、能阻小兒夜哭,在草原人眼中就是長生天代言人,相當於中原的天子、皇帝,是匈奴分裂之後,又一位能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的草原皇者,按照原本歷史,日後有更偉大的鮮卑王者,沒有人能抹去檀石槐的開拓之績!

以後世觀點看,可以認為中國古代歷史是雙中心中原王朝+北方汗國。不是南風壓倒北風,就是北風壓倒南風。

多數以中原王朝為主,北方汗國為次,例如西漢與匈奴,衛青霍去病打得漠南無王庭,東漢打得匈奴分裂為南北,南匈奴歸順、北匈奴西逃。還有周與商,東漢與鮮卑,隋唐與突厥,明朝與蒙古。

不少時候也以北方汗國為主,例如北周對陳,蒙古元朝對宋,清朝壓倒明朝,二十四史的周書、元史就是以草原民族為主的歷史。

偶爾出現雙雄並立情況,例如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對北朝五胡,宋對遼、金,有也有魏書、北齊、遼史、金史、宋史等記錄。

包括劉備在內,大部分人習慣中原王朝為本位思考,中原天子國內、國外的關係簡單概括為直轄、分封、朝貢、對等(分庭抗禮)。國內直轄、分封,邊緣地區朝貢,與北方草原民族分庭抗禮。大航海之前東土世界就這麼大,國與國之間關係很簡單,除非草原、中原自己分裂,否則幾乎不存在第三個對等的國家。

從周代開始,中原採用的統治形式就是直轄+分封+朝貢,三種形勢分別代表統治能力從強到弱,位置從近到遠。西周朝王畿關中、洛陽周邊、以及漢中一部分,直轄面積不過數十平方公里。周邊是大量的姬姓和他姓封國,春秋時他們與周天子是分封關係,戰國時逐漸演變為朝貢,甚至最後變成楚王問鼎輕重的不朝貢、分庭抗禮。

這也是北方汗國採用的方案,中部自己管理,左右部分封兄弟、兒子管理,更遠處主要是服從和納貢。由於草原地域寬廣,氣候惡劣人的壽命短,進一步展為幼子繼承製度。

分封和朝貢的主要差別是天子(大汗)是否能干預下屬諸侯的王位繼承和部分內政,或者說是諸侯自治權大小不同。例如根據《穆天子傳》,羌族的領袖“西王母”,與大旅行家周穆王是朝貢關係,既名義上承認周穆王為天子,但周天子不能干涉西王母的傳承。

秦代廢除分封,但依然有巴人板楯蠻等少數民族君長,居住在邊遠地區,難以直轄,其頭領享受部分封君的待遇,內部有自治權,一戶免其一頃田之租稅,雖有十妻,不輸口算之錢。板楯蠻實際上是分封、朝貢的諸侯、土司。秦朝正因為過快廢除六國分封,直轄的法律又太苛刻,從與六國故老貴族為敵,展為與天下為敵,統一十幾年時間就分崩離析而亡。

西漢高祖劉邦出於平民,為了鞏固統治,大量分封劉氏子弟是在異姓諸侯國勢力強大、中央力量不足,交通、生產力落後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政策,初期起到了穩定政權的作用。之後漢景帝時中央力量進一步增強,推行削藩政策,引起並平定了吳楚之亂,為漢武帝推行大一統(大直轄)奠定了堅實基礎。

削平異姓諸侯王——分封劉氏諸侯王——削平劉姓吳楚之亂——大一統。

整個過程實際上是直轄面積擴大、分封面積減小的過程,代表著漢朝中央力量的步步增強,分封諸侯自治權力步步減弱。

漢武帝初期,與周邊的南越、閩越、朝鮮等小國起初是朝貢關係,他們承認漢皇為天子,接受冊封為某地國王。之後武帝透過武力和政治手段,將南越、閩越、朝鮮一一納入直轄,成為直轄的交州、會稽、漢四郡。

從三國的歷史看,吳國的丹陽兵說明南越、閩越的少數民族從暴動到融入中原民族有一個過程。從隋唐歷史上的高句麗看,對朝鮮半島的直轄經營是失敗的,最終退回朝貢階段。明朝時交州南部地區,最後分離出去,日後育為越南,也說明對交州南部的直轄是鞭長莫及。

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誠不欺餘。換個方式考慮,對朝鮮半島、日南地區等邊緣地帶,如果改為分封皇室子弟,或許結果好得多!

這是後世子孫和後來者的見識不足,西晉得國不正,為了強化基礎,分封的王候力量過於強大,導致八王之亂,明朱棣之後弱化分封,導致南明對滿清基本上沒有抵抗力。

涼州的羌在漢匈決戰時期,屬於匈奴分封休屠王、渾王之地,以漢武帝使霍去病大破河西匈奴、金日磾入漢為標誌,代表涼州納入漢朝中央直轄。涼州比較特殊,距離漢族中心地帶比較近,同時羌、氐等少數民族聚集,西漢、東漢、晉等朝代直轄力量時強時弱,少數民族部落始終沒有很好的漢化和融入中原,以至於反覆生叛亂,這是後話。

漢武帝又以涼州為跳板,進一步將西域諸國納入西域都護府,因距離較遠,西漢和東漢在西域的統治,介於朝貢和分封之間。說是朝貢,但有屯兵長期駐守;說是分封,屯兵只能偶爾影響西域諸國的王位更迭和內政,更沒有派出流官管理各國,所以朝貢、分封兩者兼而有之。

漢代的地圖,坐北朝南看是一火鳳凰,遼東朝鮮是左翅,涼州是右翅,幽州的燕地是頭,幷州的河套地區是嘴,冀州是頸,司隸是心臟,日南是尾巴。

北宋失去的兩隻翅膀、頭嘴三地,是中原周邊最近、最主要的產馬地,三地宋朝一個沒得,飛不了,跑不動,怎麼能跟北方汗國抗衡?所以宋代的失敗是必然,無論用什麼體制,無論用什麼辦法,只要拿不到三地當中的一個,在工業革命之前,步兵沒法在平原上的騎兵對抗,必然失敗。

。。。

從直轄、分封、朝貢和對等(分庭抗禮),可以很容易理解中國和歐洲、日本封建制度的差別漢以後,中國不是沒有封建制度,而是歐洲、日本的封建制度中,國王、大將軍的直轄範圍相對諸侯大不了多少,雙方更多以婚姻、人質為紐帶,這與周朝、漢初相似,實際上是歐洲的封建制度展停滯了,文化和人的融合停滯了。

反映到後世的後果,就是歐洲中、小國林立,生了追求武力統一的兩次世界大戰。

也可以很容易理解後世的政治關係,中國對各省、直轄市就是直轄,對民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就介於分封(自治)和直轄之間,主要是直轄。對香港、澳門的“一國兩制”就是分封(自治),所以兩地必須駐軍,不駐軍則不是分封(自治),而是朝貢,當然不可接受。可見鄧公的“一國兩制”是有歷史依據和成功案例的。

至於灣島,曾經答應他們可以高度自治,甚至保留軍隊,這是朝貢而不是分封(自治),待遇簡直無比優厚,可以頂到天。可他們自己作死非要挑戰九二共識,喪失了最好的機會,成為中華的罪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利益。相信隨著雙方力量對比變化,大6會減少一些給灣島的自治權力,最終一定會派出駐軍。

美國之於日本、英國等,就是朝貢關係,軍事、經濟、外交等方面尊美國為老大、唯美國馬是瞻,受美國軍事保護和指揮,尤其是日本,美國有駐軍,比地道的朝貢關係來得更生硬,廣場協定讓日本失去國運。

如果沒有俄羅斯,朝鮮與中國的關係還會是明朝、清朝時候那樣的朝貢關係。

參考中國歷史和美國現狀,就可明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將對抗大國變為合作國,將對抗小國變成合作、同盟小國,將距離近的小國變為小弟(相當於古代的朝貢國)。對港澳臺這些自治區域,實現駐軍和腦任命,限定自治權在合力範圍內,保證了地方利益和創新能力。

無論如何,檀石槐都是偉大的鮮卑大汗,在草原上面對他幾乎是必輸之局,劉備憑著幾百人,不做他想,根本沒有與之決戰的雄心,三十六計走為上。

然而烏桓人抱著希望,擊敗檀石槐,佔據漠南草原,找回舊日的榮光。

喜歡漢起請大家收藏漢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一枕山河 大明:我怎麼就成戰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