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徵兵令 > 廉頗防線

廉頗防線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孤鳳傳 我劍為尊 末路敗犬 意氣遊 燕飛闌珊 洪荒,我北海玄龜,絕不補天 窮神修仙傳 我有一卷玄都法冊 穿越王爺,看我如何人情事故拿捏 召喚穿越者,我在洪荒虐鴻鈞! 天道人為仙 修仙:從每日情報到萬法道祖 修仙開始:我引領了全民修仙 凡人之尋仙問道 求取長生一片天 南柯閒寄 詞條修仙,但是代價逆天! 讓你斬妖,你養狐狸精? 長生:從提升熟練度開始 末日:開局獲得修仙系統

上黨的歸屬權在趙勝的大敗花落王齕之手,隨著高都淪陷,馮亭戰死,秦軍的戰火也隨之蔓延到了泫氏長平長子一線。看著案几上的分別從天門和高都來的求救信,廉頗平靜的內心多少驚起多層漣漪,倒不是因為趙勝,而是馮亭。對於趙勝,廉頗一直以為自作孽不可活,這是趙勝自找的,廉頗不會因為他的失誤而去天門收拾殘局,重點是僅憑廉頗的幾萬地方軍力挽狂瀾是不可能的。而馮亭不一樣,他原本是韓臣,降趙之後一直是忠心耿耿,為趙謀利,雖說開始有引禍於趙的嫌疑,但從後面種種,包括殺身成仁的壯舉來看,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將領,若是當時能夠將他救出來,一同在長平一線構建防禦戰線,未必不是一個左膀右臂。

只可惜......

且說自從大將軍廉頗到任長平之後,長平地方軍的軍容軍備便煥然一新。士兵一改往日頹廢之態,積極練兵備戰,修繕城防,磨礪武器,準備滾木雷石箭羽等,從上到下一片生機盎然之態。而廉頗看著掛在一側的地圖,審時度勢,思考應對之策。在他的版圖中,天門與高都是在山地與平原之間的交接處,想要守住這兩座無險可守的孤城,勢必損兵折將,不是明智之舉,雖說天門是很關鍵的戰略要地,眼下上黨已丟,想要挽回敗局已是不可能,唯有鞏固長平一線的防禦,來阻止秦軍踏入趙國本土。廉頗認為秦趙之爭必將非朝夕可化解的,將長平打造成不可逾越的鴻溝,對趙國萬世皆有好處。況且天門守軍遠秦軍,且有城池優勢,韓國地方軍策應,守地並非難事。丹水與太行相互依託,工事因地制宜修建,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廉頗相信長平將會成為不亞於秦國函谷關險要,趙國西進可攻可守,靈活自然。只是唯一可惜之處在於空倉嶺上的光狼城,自從張唐佔領之後,秦軍便有意無意的以此為制高點,監視趙軍的一舉一動,其實對廉頗而言,只要我死守住防線,就算王齕長滿眼睛,也是寸步難進,所以對於光狼城的處置,廉頗也是將其置之度外,認為防線之外分兵把守,反倒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之地,白白耗費大量兵力去維護此地,必然是導致長平破防的導火索,所以也就未放在心上。

事實證明廉頗的選擇是對的,判斷是錯的。

王齕所率虎狼秦師竟然不出月餘便將丹水以西大片土地攻克,直逼長平。廉頗規劃好的藍圖瞬間打翻,顯得有些舉足無措。但廉頗畢竟是當世名將,雖勇冠諸侯,但粗中有細,是個有勇有謀的正將,在對齊對燕對魏多有建樹,更是趙國屈一指的統兵大將。他敏銳察覺到秦軍不會善罷甘休,於是將天門高都逃回的趙軍整編成營,得到趙王支援後手中握有二十餘萬大軍也不敢鬆懈,日夜打造銅牆鐵壁般的長平防線,主要包含為以下三條

丹水西壁壘於泫氏至長平途中要塞強起四鄣四尉,鄣城與尉寨依託而建,互為犄角,一面是空倉嶺連綿山脈,一面是自西向東的丹水,對廉頗而言,這便是天時地利之便,再分重兵把守,那便是無懈可擊。除最前沿的南鄣城與南尉寨駐軍兩萬最多,其他駐點皆分派一萬精兵把守,藉助營寨優勢阻擊秦軍,為保險起見,廉頗另派五千鐵騎巡視,策應哨卡堡壘,作為後補支援,此為第一道防線。

丹水東岸線依託丹水流向,沿河岸搭建連綿土樓木寨,多置弓弩手於其中,每十里建一烽火臺,白天燃烽,夜晚放燧。丹水東岸線的防禦搭建一者可以監視秦軍動向提前預警,二者阻止秦軍渡河偷襲,配合兩萬鐵騎拒敵與丹水以西。廉頗伐木為橋連通丹水東西,以確保西壁壘危及時,大本營可迅馳援。此防線為銜接前後的過度,視野最佳方便觀察敵情,是廉頗的眼睛和哨位。

百里石長城本在三家分晉時作為趙韓分界而修築,上黨三分韓趙魏,但因魏國分地較小,上黨主要軍事衝突表現在趙韓,是故依山而築百里石長城不斷加固,此次廉頗老將移軍駐防,更是看到長平的重要性,便直接將斷續的百里石長城連成一片,逢山設寨,逢地築城,城連山,山連城,西起丹朱嶺,貫穿羊頭山,金泉山,馬鞍壑,東至太行主山脈。山腰設有連綿山寨,堅壁清野築修高壘,多備山石滾木。山頭制高點置有烽火臺,以備策應。百里石長城防線是廉頗上書趙王最後也是最為保險的生命線,秦軍絕對不會越雷池一步。

“稟報主帥,一年輕將領自邯鄲而來,慕名求見!”衛兵跪拜道。

“可知來人姓名?”

“未知也。”

“請他進來吧。”

“廉頗老將,幸會幸會,卑職李牧,特來拜見!”

“可是令北地匈奴聞風喪膽的雁門郡守李牧李將軍乎?”

“不敢不敢,皆為虛言,不足掛齒,卑職正是雁門郡守,近日來邯鄲復職述事,剛巧路過前來拜見,有失唐突,還望見諒。”

“謙虛了,閣下在雁門一鳴驚人,大破匈奴於關外,圍剿敵軍十數萬,如此大仗,實屬大奮人心,快意生平啊。”

“老將言重了,比起老將,李牧才真是小巫見大巫,手握二十萬大軍決戰於秦國,牧怕是生平不出一次,戰局如風雲變化,非廉頗老將不能勝任也。”

“哈哈,你我雖素未蒙面,但也算上忘年之交。今日老將我也破了這戒酒令,好好招待你這個小老弟。”

“不知老將長平之戰意欲何為?”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老哥哥只得奉陪到底,來,喝酒。”

“將欲去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將欲滅之,必先學之。”

“老弟的意思是......”

“當初牧與匈奴對戰,面對來去如風的騎兵甚是無從下手,後觀老子《道德經》中的此語,茅塞頓開,便徐徐將其誘入包圍圈,將其殲滅。”

“你的意思是先示弱,讓秦軍入我包圍圈?”

“不知老將意下如何?”

“只怕秦軍狡詐,偷雞成不成反蝕把米,秦軍主帥王齕也算得上是屈指可數的文武名將,不會輕易上當的。”

“老將的三道防線,牧在邯鄲便聽我王提起,環環相扣,甚是精妙。但牧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老弟直言。”

“丹水西壁壘雖築有四鄣四尉,但畢竟難擋秦國二十萬大軍,可阻一時但難擋秦之東進兵鋒也。”

“頗也有同感,只是丹水以西全線放棄豈不是便宜秦軍,只得分兵駐防,層層設卡。”

“牧以為西壁壘防線正如這盤中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說得甚是,無奈之舉也。”

“老將以為,三道防線可擋秦軍?”

“未知,唯有死命方知成效。”

“牧有一言,可供參考。”

“但說無妨。”

“放棄丹水西壁壘,誘敵深入丹水,出奇兵抄其後路,將秦軍困於丹水以南,南鄣城與南尉寨以北,狹長地帶圍而不攻。不出數日秦軍斷糧斷水便會不戰而潰,豈不是一勞而永逸乎!”

“此時事關重大,還需容老哥細細思忖。”

“老將,牧還有一言,與秦交戰當需以攻為守,揮我胡服騎射之優勢,固守反倒揮不出我軍優勢,徒增消耗勝負尚未可知。”

“老弟以為秦軍會死戰到底?”

“牧以為秦軍欲霸天下,必與趙有一戰。眼下秦已具備橫掃諸國之實力,而趙尚且不能,秦王不會錯失良機,長平勝則邯鄲危矣,邯鄲失則趙國亡矣,如此豐功偉績,怕是老秦王這把年紀,熬死了多少君王,也就等著這仗功成而瞑目罷了。”

“秦軍之戰在於決戰,正面出擊怕是損兵折將落不到好處,長平多山地不利於大規模騎兵衝擊,秦軍多步兵,集結方陣反倒難以攻破防禦。廉頗一直以為死守緩圖乃為上計,一者消耗其銳氣,磨其戰力;二者待其糧秣殆盡,秦軍定然撤退;三者日久必出破綻,敵有鬆懈之處,出兵奇襲,亦不嘗有勝績哉!”

“何以為久?一個月,半年,還是五年?趙國不比秦國,持久消耗勢必引起國人恐慌,怕是王上及一干重臣也不敢答應也。”

“此事便需看王上決戰之決心,欲得大勝唯有比秦國更堅決,比秦國更隱忍。”

“老將一心謀國,牧知之信之,但久戰變數太大。北地有牧可做分憂,然東有燕國與秦媾和,南有韓魏坐山觀虎,四面危機豈是可容我穩坐釣魚臺,與秦週轉乎?”

“老弟之言,實在晴空霹靂,真是急也急不得,緩也緩不得,進也不得,退也不得,此事還需頗靜下心來好好推敲。來,繼續喝酒。”

......

喜歡徵兵令請大家收藏徵兵令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灌這江湖一碗酒 血色法師 武吞萬界 意氣小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