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唐偕隱 > 第232章 光復(丁)

第232章 光復(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神鵰:我楊過從孃胎裡開始修煉 屠魔斬仙 封神卡牌:從惡來與蘇妲己開始 山海傳之鬼車噬靈決 反派開局主角養母送上門 三國:封地爆兵,百萬鐵騎繞帝都 從仙雲山開始日常修仙 西遊:我是六耳,不做悟空 凡人修仙之莫簡離 無慾無仙 貧道 凡人修仙:科技種田 我從科學修仙成道祖 從小小仙吏到掌天聖人 一介武夫,也能舉世無敵 長生:從魔眼開始 修仙:從系統面板開局 蜀陵 歸源祁仙路 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

韓德存、魏烈功一見,正是向新主表忠心的大好時機,一聲怒喝,率領百餘兵士衝殺而出。落在隊尾的吐蕃兵嚇得屁滾尿流,幸虧他們頭盔護住整個頭頸、鎧甲護住整個身軀,刀劍砍在身上未能致傷,因此並無太多傷亡。

澗石擂響戰鼓,三百兵馬乘勝殺出。兩千吐蕃兵聽清了“郭令公”名號,魂飛膽喪,毫無抵抗,丟盔卸甲逃回長安,緊閉城門、收起吊橋。郭子儀收攏兵士,大舉進攻,直逼長安城下。

郭子儀下令原地紮營,並召集眾將議事。韓德存、魏烈功先是奉承一番,繼而講述城中事況,又說豐王李珙與吐蕃小相勃突尼已有不和。長安令聽在耳裡,連連點頭,深以為然。

郭子儀說道“長安城中五千吐蕃兵,一千射生手,再加上豐王府數百親兵,人數是我們二十倍,但是各懷心事,其勢不久。豐王貴為王公,不思匡扶社稷、報效朝廷,卻裡通外國、謀逆作亂,實在可悲可嘆。”澗石道“我軍不過四百,長安卻唾手可得。長安城破,李珙必定隨同吐蕃兵向西逃竄。我有一計,可以生擒李珙。”

郭子儀因問是何計,長安令微微一笑,說道“澗石兄弟且慢講來,小吏試為言之澗石分兵一百,虛張聲勢,不出數日便可打破城門,光復長安;郭令公親率三百兵馬埋伏在城西,待李珙經過,定能一舉成擒。你道是與不是?”澗石笑道“英雄所見略同!”

郭子儀聽罷,搖頭說道“此計雖妙,然而城內多有兇險,比城外險惡百倍。澗石小友若只帶一百兵士進城,恐遭不虞。”澗石道“我有偶耕兄弟、侯小姐相助,令乞求長安令同行,定能萬無一失。只是郭令公兵少,那時李珙若作困獸之鬥,也是兇險得緊。”郭子儀頗為激憤,朗聲說道“老夫一生征戰,血染徵袍,何懼那李珙小兒!”

月掛城樓,郭子儀與眾將在營帳之中議定大事。當晚,郭子儀分兵三百,帶上韓德存、魏烈功以為輔助,悄悄去往長安城西設伏。澗石、長安令邀約牧笛、偶耕,連夜謄抄成千的紙條,紙條上面書寫“郭令公率領天下兵馬殺到,光復長安指日可待”。平旦時分,將紙條捆在箭矢之上,如驟雨一般射入長安城中。

長安百姓得到紙條,大為振奮,紛紛集結成軍,與吐蕃兵展開巷戰,各有死傷。澗石駐紮城外,聽得城內殺聲此起彼伏。

一連三天,城外百餘兵士連續以寫有“郭令公”的字條射入,城中日見動亂。吐蕃小相勃突尼見群情難制,登臨城樓向外觀覽,澗石便叫偶耕舉起大纛,率領眾兵士齊聲大喊“郭令公親率天下兵馬殺到,服者受降,不服者受死!”

偶耕連日運氣高呼,不知不覺打通幾道關竅,內力又恢復幾分,嗓音愈洪亮。崑崙奴、槐犁互相鬥氣使性,以聲音大小賭賽,一個聲如狼嚎,一個聲如鶴唳,皆是跳脫於眾聲之上,吐蕃兵聽了,更加不寒而慄。

第四日,城門開啟一道縫,走出幾個人來,原來是勃突尼帶著幾個吐蕃頭領,出城拜會郭子儀。崑崙奴一見,頓時慌了神,說道“這下全完了,我們冒充郭令公詐唬了三天,要露出馬腳了。”牧笛衝偶耕使個眼色,偶耕便將崑崙奴和槐犁拉出營帳,遠遠避開,以免吐蕃來使從他們的閒言碎語裡聽出破綻。

澗石盛裝披掛,騎著戰馬,在護城河的吊橋之上與勃突尼相見。勃突尼與他曾經交過手,此時卻甚是謙恭,唯求面見郭令公,孰料澗石聲色俱厲喝道“爾等為禍長安,罪該萬死。理應親負荊條、跪出城門,另奉上叛賊李珙的人頭。苟能如此,郭令公或能賜以金面。”

勃突尼不住朝對面營帳裡張望,想探看究竟,澗石大怒,佩劍拔出,叱道“郭令公有言只與吐蕃人陣前相見,吐蕃若不降順,盡皆誅滅。你只管與李珙老兒傾盡兵力,殺出城來,與大唐兵馬決一死戰!”

勃突尼原是為了探聽敵情,卻被澗石面叱一番,灰溜溜轉回城去,守城兵士仍然嚴嚴實實關閉城門。

澗石回到營帳,不禁後怕“吊橋之上,吐蕃兵若是突施冷箭,我怎能活著回來?”崑崙奴、槐犁湊到近旁,為澗石擦去冷汗,說道“我們不住地往城裡射紙條,再就是沒日沒夜地喊,我們也是黔驢技窮了。倘若吐蕃兵識破真相,殺出城來,我們豈不成了俎上魚肉?”

偶耕見他們出言不祥,便來勸阻,不料澗石鄭重說道“他們所言有理。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們虛張聲勢三日有餘,說是黔驢技窮也未為不可。”長安令望著長安城牆,緊皺雙眉澗石所言句句在理,若再無良策,吐蕃出城背水一戰,我們曲曲一百兵馬真個成了俎上魚肉。他命兵士徹夜值守,嚴防吐蕃兵夤夜突襲。

澗石一夜未睡,在營帳之內與長安令對語,商討應對之策,兩人卻是相對搔斷青絲,想不出好辦法。平旦時分,帳外忽然人聲鼎沸、腳步雜沓,似是吐蕃兵殺出城來。二人急忙衝出帳篷,偶耕、牧笛以及崑崙奴、槐犁也一齊趕到。眾人朝對面看去,卻不見吐蕃兵,而是城中百姓撞開城門,蜂擁而出,高聲呼喝,一齊迎接郭令公兵馬進城。

眾百姓越過吊橋,沿著護城河一字排開,望著“帥”字大旗涕淚漣漣,爭相稱頌郭子儀盛德與威名,並企盼見一見郭子儀真面目。

澗石正摸不著頭腦,一名探馬來報“吐蕃兵聽說郭令公率領天下兵馬逼近長安,不敢逗留,連夜撤出,往西逃走了。城中百姓殺死不少吐蕃兵以及謀逆的官吏,特來迎接郭令公進城。”

澗石大喜過望,邀著長安令安撫眾百姓,謊稱郭令公已經獲知軍情,夤夜追擊吐蕃兵,改日再與大家相見。眾百姓歡呼雀躍,恨不得編在行伍,跟隨郭令公斬殺寇虜,為長安罹難的眾百姓報仇雪恨。

澗石、長安令二馬並轡,領著百餘兵將,在眾百姓的簇擁之下越過護城河、穿過門洞,再次踏入大唐國都長安城。

諾大的長安城,經歷兵燹,繁華景象不再,而是滿地狼藉、滿目瘡痍。別人進得城中,不過是唏噓慨嘆、傷今吊惜;而牧笛回到城中,睹物思人,諸般慘景又在腦海浮現,一時難以自持、淚如雨線。偶耕與她同乘一馬,並無言語相勸,此時也不避嫌隙,從後面將她抱住,任他在懷中抽泣。

澗石、長安令攜手遊街半日,安撫百姓、收攏兵卒,又召集大難不死的城中小吏宣通政令、恢復秩序。走過朱雀街時,牧笛說道“我想再去豐王府看看,興許我父親還在那裡。”

澗石聞言,作難道“吐蕃數千軍馬向西逃竄,若遇著郭令公,他那三百兵馬絕難抵敵。我與長安令已經議定,即刻帶兵馳援郭令公。豐王府不知殘留多少兵力,我又不能分兵給你們,你們還是遲些再去吧。”

偶耕道“我們去豐王府,原為家事,不煩勞你的一兵一卒。”說畢,便與澗石作別,撥動驊騮馬,往豐王府方向便走。崑崙奴、槐犁與澗石熟識之後,對他甚是敬佩。二人流連片刻,只得與他揮手作別,與偶耕、牧笛同去豐王府。澗石無奈,只得與長安令一起兵向西。

偶耕四人不多時便來到豐王府。諾大的府院,已是人去樓空,留下的不過是幾個痴傻無用的僕人丫鬟,以及滿地血跡和死屍。四人滿院搜尋,尋不見侯希逸蹤影,也問不出他的訊息。

又找了半個時辰,不覺白日偏西,崑崙奴開始嘀咕起來,連驊騮馬也滲出血汗。偶耕將牧笛扶下馬,牽著她逶迤前行。行到一處,抬頭只見兩棟高閣巍然聳立,正是逍遙谷四大名花、四大鳴禽住過的鴛鴦閣。

牧笛頗有些心灰,拉著偶耕便要轉身離去。偶耕卻凝立不動,側耳而聽,似乎察覺出一些異樣。崑崙奴忙將驊騮馬栓在石欄之上,躡手躡腳推開閣門,招呼三人進閣檢視。

四人進得閣中,唯聞那八位妖冶女子殘餘的脂粉香氣,廳室之中實則空空如也,哪裡有半個人影?崑崙奴大失所望,對偶耕說道“你比牛還愣,耳朵卻不如牛。以為你聽出什麼來,這裡面卻連個屁也沒有。”

話音未落,偶耕忽然加快腳步,拉著牧笛爬上樓去。樓上一道房門,卻被鎖上。崑崙奴順手抄起一尊石佛,兩三下便砸開銅鎖。偶耕推門進去,室內簾幕低垂、甚是昏暗,靠牆一座木榻,上面倚著一個黑影。

槐犁搶步入內,捲起窗簾,夕陽餘暉照進屋來。四人擠在木榻一側,終於看清那個黑影,乃是一個人形。那人不是侯希逸,而是杜嶼蘅。

嶼蘅手足被縛,口也被破布捂住。她眼睛半睜半閉,神色若即若離,面上全無一點血色。見到這四個人,她只是淡淡地唔了一聲,似是無可無不可,又似是微微懊惱,因為他們攪擾了她求死的計劃。

喜歡大唐偕隱請大家收藏大唐偕隱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重生之軒轅武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