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唐偕隱 > 第225章 面聖(甲)

第225章 面聖(甲)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逆道天行 怨種魔修滿世界找爹 城裡一小兵 長生:從執掌修行門派開始 人在苦境投影諸天 寂道之上 修仙可以變聰明? 一劍聞錄 仙曾在此 長生:從雕刻開始 玄境仙天 仙俠之懲惡 奪刀記之劍南奇遇 超凡修仙:科技時代之萬域爭霸 山河已無恙 九界惡神 宿命彼岸 君子齋 劍指燕雲 靈氣復甦之亂紀元

吐蕃兵在長安劫掠三日,城內哭聲不絕,血腥氣在冬天的空氣裡凝結。有門路的王侯、官差紛紛趨附豐王李珙,以求庇護;無門路的富戶、平民或橫死街頭,或一夜之間傾家蕩產,諸種慘狀,一語難盡。

偶耕四人逃出城外,在荒村之中信宿,不知何去何從。夜深之時,城中哭喊之聲隱隱可聞。牧笛思念母親、記掛父親,又想起慘死在南浦雲手下的本信法師,夜不能寐,淚染羅裙。偶耕夜夢驚醒,見牧笛仍在垂淚,便坐到她身旁,默默不語。

崑崙奴、槐犁得知本信已死,也消停了不少。槐犁一路斥責崑崙奴,埋怨他不該對本信法師言語相激,以至他擅闖王府、遭人陷害。口裡面說著,那柄鐵菡萏決計不肯歸還。崑崙奴悔愧難當,垂下頭去一言不,時不時抹抹眼淚。

兔走金飛,又是清晨。偶耕走出茅屋,站在村頭回望長安。他恨自己內力盡失,一不能救回節帥,二不能為本信尋仇。心念一轉,想起本信臨終之言,不禁悲慨萬分。

牧笛無聲無息跟到他身後,說道“都城繁華,終是過眼煙雲。我們仍未脫離險境,驊騮馬也休息夠了,儘快離開吧。”

偶耕望著牧笛,悵然若失,問道“往哪裡去呢?”牧笛道“兵禍從西北而起,我們就往東南去吧。見山翻山,見河渡河,見到海便泛海而去,總有一座孤島能容下我們。”

二人回到茅屋,喚醒崑崙奴、槐犁。四人啃了幾口乾糧,餵飽了驊騮馬,重新上路。離開荒村,便到荒野。槐犁與崑崙奴和好了些,崑崙奴便向他索要鐵菡萏,槐犁將鐵菡萏擎在手裡甩來甩去,就是不予歸還。崑崙奴著急道“小心扳動了機括,裡面還有兩枚毒彈!”

不覺下到一處山坳,荒草過膝,滿山一片枯黃。山坳中一個小塘,水深不過尺餘,黑泥暴露於外。路過小塘,驊騮馬忽而焦躁起來,不住甩頭,四隻鐵蹄在地上亂跺。

槐犁察覺有異,順著枯草看去,小塘的黑泥上竟躺著一個人,臉面沒入泥水,身上沾滿棘刺,唯有一雙鞋子伸在黑泥之外。槐犁嚇了一跳,催促偶耕迅牽馬經過,以免鬼上身。崑崙奴膽大,走到近旁踢了踢那雙鞋子,罵道“死在荒郊也就罷了,偏偏要出來唬人。”

崑崙奴正要離開,那雙鞋子忽然動了一動,帶動荒草窸窣作響。偶耕回頭,正好看見,連忙喊道“該是還活著吧?快拉上來看看。”崑崙奴抓住那雙鞋子,一把將那人拉起,甩在山坡上。

那是一名青年男子,奄奄一息撲在地上。崑崙奴將他轉過面來,抹去滿臉黑泥,那人面目顯露出來,頓時令這四個人大吃一驚這不是澗石兄弟嗎!

崑崙奴探探他的鼻孔,且喜尚有一絲熱氣。四人連忙伏下身來,掐人中、按胸肺、按陽經、扇耳光,忙亂半日,無濟於事。崑崙奴大汗淋漓,心生氣餒,罵道“要死便死、要活便活,何必這麼婆婆媽媽?”罵完之後,催促偶耕繼續上路。

偶耕將他扶起,說道“他性命垂危,我們救不活,但也絕不能棄之不理。”崑崙奴道“我又不是鐵石心腸,怎會不管他?但是人死不可復生,我們為他刨個坑,安葬起來,也算盡得朋友之義了。”

偶耕道“澗石兄弟仍未嚥氣,你莫把喪氣話說得忒早。”說畢,背上澗石,便往前趕路。崑崙奴問道“你揹他做什麼?”偶耕道“前面若有村寨,說不定有懂醫術的村民,我們請他醫治。”

崑崙奴道“國破家亡,該逃的全逃了,不逃的全死了,哪還有懂醫術的村民?”偶耕將澗石背得更緊了,說道“那也得等澗石兄弟嚥了氣,我才將他放下。”

牧笛想讓驊騮馬馱著澗石,可是驊騮馬除了偶耕、牧笛一概不載,偶耕只得與崑崙奴輪換著揹他。翻山越嶺,行罷多時,一個村寨也無。再往前二里,只見前面一帶土牆黑瓦,原來是他們曾經進去避難的山神廟。四人都走得累了,便去廟中歇腳。

正午已過,天上一抹暖陽,倒也溫和。崑崙奴、槐犁靠在門檻上,昏昏欲睡。偶耕盤腿而坐,想運起真氣,為澗石點穴續命,可是竅內空空,哪有一絲真氣在?

牧笛輕捲衣袖為偶耕擦汗,怨艾道“父親常唸佛經,喜說因果。可偏是良善無辜之人遭此報應。”崑崙奴嘴裡叼著枯枝,打趣道“命皆前定,因果更是玄奧之極,豈是你肉眼凡胎所能看破?佛陀是原是我的鄉黨,你若再背地說他壞話,我也不依!”

四人正在閒談,山神廟外忽然馬聲嘶鳴、兵甲摩戛,似有軍隊開到。偶耕大驚,和崑崙奴一同奔出廟門看個究竟。才跨過院門,就被幾匹戰馬堵了回來,一遛騎兵披堅執銳、威嚴肅穆,徑往裡闖。

偶耕、崑崙奴縮在院子內側,怯生生看著那些騎兵,不知他們又是哪路軍隊,闖進廟裡不知是福是禍。騎兵跨進院門,後面又擁進來一隊步兵,一霎時將山神廟的小院塞個滿滿當當。

軍隊之中有一個牙將,見院內有人,氣憤難當,喝道“何處刁民,在此圖謀不軌!”話音未落,抽刀便砍。偶耕大驚,沉肩撞他手肘,將刀撞開。牙將大怒,揮刀再砍,卻聽身後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皆是大唐百姓,何必自相傷殘?”牙將聞言,滿臉通紅,收起刀退在一邊。

一個須花白的老者牽著戰馬跨入院門。他將牙將屏退,轉面朝地上的偶耕道擾。偶耕尚未抬頭看那老者,崑崙奴早已拍屁股跳起來說道“你是郭令公,我們見過面,就在這座廟裡!”

那老者正是郭子儀。可是他已入暮年,兼之公務繁雜,記不起眼前這黑奴。崑崙奴見他認不出自己,猶如涼水澆頭,興致大減。郭子儀謙遜了幾句,便邀上偶耕、帶上兩個文職隨從,一起進入廟中。廟中光線晦暗,他只見有三個人影,卻認不出是牧笛、澗石和槐犁。

崑崙奴一見澗石,急忙從地上將他扶起,扭過頭來對郭子儀說道“澗石兄弟曾在這破廟之中救過你,你不記得嗎?”又從他懷中掏出郭子儀當日所贈的玉璜,舉在頭上亂晃,作為證物。槐犁也記得郭子儀,在旁說道“澗石哥哥,還有我師父齊玉軑(他是詐充的),在廟門前打退了三百射生手,郭爺爺一定記得。”

郭子儀經槐犁提醒,記起前事,用拳頭敲了敲前額,罵自己“老糊塗”,隨即問道“澗石小友為何受此重創?”不待崑崙奴說明原委,便命軍醫為他診脈。軍醫望其面色、探其鼻息,便知病症,說道“這是溺水之象。”

軍醫將澗石放平在地,在他肺經上推拿一通,又以銀針扎進手足三陽若**位。一番理療,澗石忽地僵坐而起,咳出一團汙水,又吐出一灘淤泥,這才神色甫定、氣息停勻。軍醫收起針灸告退,郭子儀笑逐顏開,下令有賞。

澗石恢復神智,一見郭子儀在前,跳起來跪倒在地。郭子儀便問他因何溺水,澗石千萬思緒掠過心頭,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澗石昨夜獨行山林,戲妹之恥、失朋之恨、流離之苦、落拓之悲積壓於胸,令他泯不欲生。他在淒冷的夜風之中,如同斷了魂一般,高一腳低一角往前走,忽而一腳踏空,墮入泥塘之中。初時仰臥水面,望著泠泠夜月,悲噎不止,繼而冰水侵體、寒冷刺骨,更叫他心冷如冰。他索性翻過身來,一頭扎入泥水之中,唯求一死。黑泥糊住他的眼睛,他愈感到自己一無所有、前路昏暗,因此愈生無可戀。

一夜過去,彷彿經歷了幾番輪迴。融融冬日、藹藹白雲,天空遼闊、群山延綿,將小小的山神廟烘托得格外安詳。澗石從昏黑與絕望之中活了過來,面前就是他萬分敬仰的郭令公——他花白的鬍鬚迎風飛舞,他面色慈祥、眼神堅毅,彷彿是自己的祖父。澗石瞬間將悲恨與惆悵壓在腹腸底下,興奮與感激油然而生,衝郭子儀磕頭道謝“多謝郭令公救命之恩,多謝郭令公救命之恩!”

郭子儀莞爾而笑,將澗石扶起,說道“我這老命也是你救下的,你又何必太謙?你當日出奇計、定妙策,在此退敵,還為我賺得三百精兵。我到陝中,招募舊部、召集兵馬。只是老來無能,旬日過去,手下總共才五百兵馬,盡皆在此。”言語之間,大有憐才、惜才之意。澗石大受鼓舞,拱手道“郭令公若不嫌棄,小可願拜在麾下,粉身碎骨當報大恩。”

郭子儀聽罷,精神一振,叫了一聲好,說道“男兒有志氣,正當報國時。今聞長安城破,鑾駕出狩。我領兵出陝,為的是迎接聖駕,以保龍體萬全。只是荒野茫茫,不知聖上駐蹕何處。若是被敵酋所獲,非但大唐命脈於此中斷,天下百姓也要遭殃。我已派出若干小隊,四處找尋,不見回報,心憂如焚。澗石小友有此志量,敢不敢帶一支軍馬,也去找尋聖駕?”

喜歡大唐偕隱請大家收藏大唐偕隱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大唐:每天一張刮刮樂 崛起在冥府 我的三國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