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唐偕隱 > 第61章 投宿(甲)

第61章 投宿(甲)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載入大帝模板,截胡太清立人教 繫結直播系統我要瘋狂卷錢 天青仙途 金雕俠侶 我在異世居然成了個墜子 從大唐斬妖開始,逐鹿成神 請神赴死 我本紅塵客,自在逍遙仙 養屍御煞,我家娘子是旱魃 自煉丹開始長生 逐月之戰 長生修仙,缺陷越大我越興奮 西遊:靈山只是中轉站 闡教道友,請上榜 洪荒浩劫風雨情 人間蕩魔志 我當道爺的那些年 孤魔逆 神詭三國:舉朝飛昇 從前有座山之死人客棧

駱奉先託李納帶到京城的一封書信,掀起軒然大波。憑著這封書信,李納見到了當朝宰相元載,並被安排在相府對面的館驛之中,一日三餐都有奴僕伺候。

元載貴為宰相,卻不是什麼忠直有氣節的名臣。他與皇帝身邊的一幫宦官結交,靠著宦官們的內外照應,他往往能準確揣度皇帝的喜怒哀樂,因此甚得歡心,仕途如日中天。元載認為,宦官是他扶搖直上、屹立不倒的堅實依靠,唯有巴結討好,他才能在這個殺機四伏的官場混得順風順水。正因為如此,駱奉先的一封書信,在他眼裡比聖旨精貴千百倍,而負責送信的李納,他也是十分款待。

接到信件的第二日,元載峨冠禮服入朝,威嚴端莊跪拜,義正辭嚴上奏“駱大人的書信,鐵證如山,坐實了朔方行營節度使僕固懷恩的反狀。”啟奏完僕固懷恩的罪狀,不忘稱頌駱奉先的功德“駱大人深入險境、輾轉奔波、監察四方,令叛賊『奸』黨無所遁形,實在是赤膽忠心、上照日月。”

代宗皇帝反覆閱讀這封揭信,陷入兩難境地。他心下揣度“僕固懷恩手握朔方重兵,平定安史之『亂』建下豐功偉業,威名震動朝野。況且,僕固懷恩本是回紇人,他兩個女兒嫁與回紇,而回紇的新可汗登基不久,他的女兒更是榮升為‘可敦’(相當於漢人的皇后)。朔方與回紇過從甚密、互為依倚。朔方兵馬結交回紇盤踞西北,對朝廷是個莫大的威脅。僕固懷恩倘若真的謀逆,我大唐有誰製得住他?”

給大唐帶來深重威脅的,豈止回紇與朔方?其時,吐蕃國勢強盛,不斷在西邊併吞疆土、虎視眈眈。代宗登基時,吐蕃已越過蔥嶺,盡收河西九曲之地,唐朝不僅大片山河不復為己有,就連都城長安也在吐蕃的視線之中。

代宗的父親肅宗在位時,吐蕃就趁著安史之『亂』,長驅直入直搗長安,幸虧天下兵馬副元帥郭子儀出奇計,方才收復。吐蕃版圖擴張,雄踞絲綢之路,已和回紇接壤,兩國交往密切,對唐朝形成合圍之勢。代宗皇帝深深憂慮僕固懷恩若聯合回紇、吐蕃殺過來,朝廷力量薄弱,無力抵禦,藩鎮勢力又已根深蒂固,不受朝廷調遣,江山社稷豈不要斷送在自己手中?代宗皇帝不願把局面搞僵,因此不願同僕固懷恩把臉撕破,只得使用懷柔之術,安排使者傳達聖諭、賜予錢糧馬匹,小心安撫朔方軍馬。

有唐一代,自玄宗高力士起,宦官勢力崛起,逐漸執掌軍政大權。到代宗之時,宦官愈猖獗。滿朝文武都忌憚宦官勢力,尤其是京城的官員、百姓無人不知,宦官若與哪位大臣結下樑子,必定無所不用其極,勢必將其連根拔除。

事實正是如此。曾經統領天下兵馬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李光弼,被宦官魚朝恩、李輔國等人讒毀,紛紛被卸去官職、解去實權,險些被坑害至死。郭子儀的祖墳曾被魚朝恩剷平,但他只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和僕固懷恩同樣立下赫赫軍功的來瑱,則早被魚朝恩、李輔國害得身異處。時世推遷,李輔國、魚朝恩死的死、老的老,可是新宦官勢力不衰反盛,新的宦官圍到了代宗身邊,上演著同樣的故事,只不過現在故事的主角變成了駱奉先一干人等。

元載深知,駱奉先一心要置僕固懷恩於死地,而代宗皇帝一味採取懷柔策略,駱奉先肯定不會悅意。他不悅意,自己便過不了太平日子,這個宰相便不能順利當下去。因此,元載又向代宗皇帝密奏“掃平朔方軍馬,其實不用大興征伐,只要傳下聖諭,宣僕固懷恩進京,在京城將他拿下,交付有司、核定罪名,大事可定。”代宗皇帝猶疑不定,元載便借駱奉先之名一再慫恿,皇帝終於話“依愛卿所奏,去辦來。”

元載領命,擬了一份聖諭,蓋上印璽,交與使者帶到朔方,宣召僕固懷恩進京面聖。僕固懷恩與部下商議一番,知道這是朝廷設下的圈套,於是當著使者的面將聖諭扯碎。僕固懷恩將使者關在狗籠裡餓了三天,寫下一封書信,用蠟封好,扔給使者,說道“老夫饒你不死,放你返回京城。這封書信,你交與元載老兒,要他面呈聖上!”

使者逃回長安,將信交給元載。元載開啟書信一看,滿紙皆是激憤之語、怨恨之詞。僕固懷恩在信中陳情自表,具奏自己有六條罪名,但實際條條指責朝廷任用宦官、聽信『奸』佞、迫害忠臣,致使君臣失心、社稷危亡。元載急匆匆奏報代宗皇帝,口聲聲說道“駱大人所言不誣,僕固懷恩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目無聖上、怙惡不悛,不是要謀逆作『亂』又是要作甚!”

皇帝沉『吟』不語——安史之『亂』剛剛平定,內憂外患、危機四伏,僕固懷恩如果真的興兵造反,只恐天下再度將陷入大『亂』,將一而不可收拾。他只得繼續使用懷柔之術,對僕固懷恩萬般安撫,希望他誠心悔過,不要與朝廷對抗。

元載見皇帝如此柔弱,而僕固懷恩又不肯奉旨進京,也不好再三相強,只得修書一封,將事情經過報知駱奉先。駱奉先看罷書信,冷冷說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

元載也不再提僕固懷恩謀反的事情,只是小心翼翼處理朝中事務。恰巧鹿友先生當日在青州擬製的文書送到桌案上,那封文書寫得很明白,請求朝廷降恩,免除青州紫帳山一干人犯的死刑,將他們貶為奴隸,轉到關西墾田農耕。元載匆匆看過,便批了兩個字准奏。這種小事,都由他代為批辦,不用秉奏皇帝定奪。

批覆文書飛出長安,在驛道上馳傳,終於落到臘口使商克捷、捉錢令使曾善治手中——元載批覆的是,讓他們二人去辦這趟差事。商克捷、曾善治此時遊於魏州、相州一帶,接到朝廷的批文,不敢遲延,一路飛奔抵達長安,去戶部掛了號,便正式承擔起這項販運奴隸、轉移人口的使命。

商克捷、曾善治離開長安,往東進,官道上車馬行人絡繹不絕——多半是從長安城裡往外逃的居民與客商。僕固懷恩圖謀造反的訊息不脛而走,而回紇、吐蕃大軍壓境、虎視眈眈,京畿地區的官民幾乎全都知道,朝廷的軍隊難以與之抗衡,長安失陷是十有八九的事。京城貴胄、富戶人家,紛紛攜帶家產離開這是非之地,有的去往蜀地,有的去往淮南、江浙一帶,京郊的大道、小路之上,車馬不絕。

路上的富戶多了,強盜、土匪也就多了。終南、渭南一帶,群盜四起,青天白日殺人越貨、搶奪財寶,時日累積,竟至於互相攻伐,也分不清誰是官軍、誰是土匪。商克捷、曾善治也不能倖免,他們離京七日,已經遇上三撮賊人,幸而只是些散兵遊勇,都被他們趕跑,然而隨行的二十名兵勇只剩下九人。

這一日,二人行在路上,正值秋氣升起、暑氣『蕩』盡。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說些閒話,陡然四面鼓聲響起、號角齊鳴,一支三百人的軍隊將他們圍住。為兩名將領,一個肥短,手中兩柄銅鐧;一個瘦高,舞弄一杆鐵棍。二人是誰?卻是王致君和戴保國。

王、戴二人在漳河中毒以後,幸虧吃了薛半仙的解『藥』,十天之後毒氣解除,一月之後便恢復如初。他們回到相府,元載罵他們辦事不力,恨不得吊起來打死。元載的三個兒子——元伯和、元仲武和元季能——與他二人有些交情,三人在父親面前一番苦勸,救下王致君、戴保國,收在自己手下。元氏三兄弟皆有官職,就用職務之便,募集一隻軍隊,命王、戴二人督領軍隊,在京畿一帶劫掠路人,打劫來的財產由三兄弟均分。

喜歡大唐偕隱請大家收藏大唐偕隱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民國穿越之暗夜縱橫 佈局天下:我是幕後黑手! 天路爭鋒 仙不盡 厲少私寵:重生嬌妻有點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