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都市言情 > 札記 > 第3頁

第3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我的漫畫師青梅很不正經 痞醫:邪骨仁心 全民御獸:我的猴子是大聖? 圓圓月亮在天上 觀星啟示錄 我一個聖母,你說我卑鄙? 鄉村神醫:村裡的那些事 青春制暖 姐我累了,想做娛樂圈之虎 那四十年 情聖仙醫 你爸求我當你舔狗,你還當真了? 御獸:我的寵獸居然都是山海神獸 八字純陽,算命脫單 重生1995:從河街15號開始 重回過去之悠然的生活 王羽的鄉村修仙日記 1987我的導演時代 至源九皇 讓你設計遊戲,你折磨全球玩家?

小比利眼睛裡閃著淚花,激動地說,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了……我就成了閃電……

幾個月之後收到郵差送的來自皇家舞蹈學院的一封信,全家人的心都揪緊了,不知道什麼結果,卻都不敢冒自拆開信,便鄭重其事地像擺設一件獎盃一樣把信放在餐桌最顯眼的位置上(這組鏡頭的運鏡線路和拍攝角度達到令人稱絕的震撼效果)。

歐洲成長電影(2)

小比利回家之後,看到全家肅靜的氣氛以及飯桌上的信,便屏住了呼吸,顫抖著拿著信,在全家人的注視中走進自己的小房間,關上門。他很久之後都沒有出來,家人等得不耐煩了,推開門,看見小比利滿臉淚痕地坐在桌子邊。

我透過了……

小男孩低聲啜泣著說。

鏡頭很快就跳躍到幾年後。滿鬢斑白的老父親鄭重卻小心翼翼地在皇家劇院的劇場觀眾席坐定。後臺上的工作人員恭敬而輕柔地給一位芭蕾舞演員披上天鵝羽衣。

幕布拉開,在眾多舞伴的陪襯下,一隻輕柔的,名叫比利的天鵝像是高傲的王子般的躍起。父親的眼裡閃耀著悲情而驕傲的淚光。

這部成長電影裡的父愛,貧窮,夢想,奮鬥,礦工們以及礦工後代的悲慘命運,歐洲人骨子裡對於藝術的崇尚……全都展現出導演對於貧窮社會層面,礦工家庭狀況以及少年成長心跡的細緻觀察。嫻熟的技巧使得電影的刻畫不動聲色卻又格外的感人肺腑:例如一家人收到來信的時候拿一連串小心翼翼的反應和小比利看信的過程中的舉動,沒有歡呼雀躍,沒有大呼小叫,這個心思細膩的天才孩子只是哭著小聲說,我透過了……在這種充滿了痛苦的礦工生活背景下,夢想的降臨實在是太奢侈的事情,以至於苦難的父親和孩子在接受它的時候,帶著百感交集的眼淚,感情的複雜只能用無言來表現。導演在這些地方的處理實在是上乘。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成長電影在歐洲成長電影中表現不俗。蘇聯時期的導演羅蘭?貝可夫拍攝過一部叫做《醜八怪》的電影。有關一個小女孩在同齡人的欺凌中如何恪守了善良與原諒的故事。這部電影在蘇聯公映之後有人叫囂要把他送進監獄,理由是,蘇維埃不會有那麼多自私冷酷的壞孩子。這部電影在很多用以標榜品味的必知電影名單中被忽略了,然而它以深厚的道德情懷和剋制而平淡的憂鬱氛圍創造了“解凍”時期之前的蘇聯電影傑作。如果沒有它,那麼蘇聯電影恐怕要遜色不少。蘇聯解體之後的俄羅斯電影,如《永遠的莉莉婭》等等,也表現了家庭受害少女的悲慘命運,渲染得很煽情,但是表達力度卻反而減輕了,甚至在結尾出現一些畫蛇添足的理想化妥協(如《莉》片尾那個男孩在死後變成了天使)。

2003年安德烈?祖亞科斯夫的《迴歸》,以非常俄羅斯的氣息獲得世人矚目,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和威尼斯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講述兩兄弟在離失的父親突然回家之後發生的事。再次是一部處女作。繼承了塔可夫斯基式的敘事手法並又運用得嫻熟自然,實屬難得,也深刻地折射出俄羅斯社會當中父權責任的問題。

美國成長電影(1)

美國成長電影中,《美國派》系列作為比較白痴型的成長電影,是美利堅享樂型的開放文化在青春期的體現。從第一部到第三部,越來越nonsense 。描寫一群滿腦子夢想著交媾的處男在高中畢業到進入大學期間為之作出的努力。

相比之下,《畢業生》、《美國麗人》、《大象》等等要出色很多,它們有的描述了青年成長中的性與愛的困惑,有的根據真實的校園槍擊案拍成,講述內心有陰影的青少年在某種茫然的報復心態下做出的荒唐舉動,也提出了老生常談的美國槍支自由隱患。相對於好萊塢的大製作影片,美國成長電影一直都是弱勢。

就像是拉丁諺語所言,沒有歷史的國家最快樂。

美國很快樂,美國年輕人更快樂,我們眼中的殘酷青春現象諸如吸毒濫交什麼的在美國人那裡並沒有那麼“殘酷”。受本土文化背景的限制,美國成長電影除了輕描淡寫地丟擲教育危機、性愛迷茫、吸毒濫交、人性異化、信仰遺失等常見的問題形式用來展現年輕一代的生活狀態之外,並沒有太多的深刻焦慮或者反思,像《男孩的天空》、《帶毒的常春藤》等等;甚至以此為一種顛覆性的人生價值觀念的標榜,如《發條橙》、《牆》、《天鵝絨金礦》、《我自己的愛達荷》等等。1996年有一部叫做《fox fire》的電影,是為數不多的表現青春期女性心態的電影。主角legs(安吉麗娜?茱莉飾演) 的形象,是中性的而且充滿了“在路上”的心態的美國女孩。她就是那種hitchhiker,即搭便車四處流浪的人,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之下,她的所作所為總是能夠給接觸她的朋友帶來驚險與奇遇,那些朋友最終仍然會回到他們本身的生活狀態——由無數小麻煩小煩惱堆積成的平靜生活,而legs亦永遠選擇繼續前進。這種非常漂亮的灑脫生活必然只有美國人才會創造,你很難想象,一個伊朗導演拍一個流浪中性女孩的故事。這就是成長電影對於本民族本社會風貌的準確反射。

彼得?威爾的《死亡詩社》是美國成長電影中非常傑出的作品。講述一個很有主見和責任感的年輕教師來到一所學校,和孩子們共同反抗學校體制的桎梏,他撲朔迷離的原死亡詩社成員的身份以及作為教師的出格行為使他面臨被迫辭職,然而他培養的孩子們卻獲得正直勇敢的品格。片中有個情節是,老師在辭職臨走之前,班裡最膽小的男孩,竟然勇敢地站在了課桌上,大聲朗誦惠特曼紀念林肯被刺的詩句以表達挽留:啊!船長!我的船長!

金波莉?皮爾斯的《男孩不哭》是同性戀題材的女性電影,亦在世界範圍內有很高的聲譽。反映的是美國中部鄉鎮的落後封閉思想以及同性戀者尤其是女同性戀者的悲哀處境。片中主角蒂娜身為為愛而執著的善良女性,只因性取向的特殊遭到厄運,最終被強姦並毆打致死,影片結尾她絕望地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令人震動。這是美國成長電影中很有深度的作品,飾演那名悲劇女孩的希拉里?斯萬克去年以《百萬寶貝》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綜上,基於世界主題的年輕化,青春成長電影在當今的電影題材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基於筆者水平有限,如此繁雜的課題自然講述得非常粗糙,由於對其他地區成長電影的缺乏瞭解,分類也沒有涉及加拿大,澳洲或者拉丁美洲。儘管那些地區仍然有極具特色和折射意義的精彩作品,如澳洲電影《鯨騎士》(這部電影也許不能夠純粹算作成長電影)。由此產生的諸多錯誤自然不可避免。請見諒。

其實,成長電影所能夠展現的青春狀態都是有限的,藝術常常是要求從平凡的東西中找到不平凡,或者從不平凡的東西中找到平凡。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小笨蛋聯姻啦 流水迢迢(流水迢迢原著小說) 分床五年後 跑男:開局撕名牌,白露崩潰 全球震驚,你管這叫貧困生? 學霸的日本女友 當全世界遇見你 愛豆對家他總撩我 彪悍農家女:我家灶臺通90 政壇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