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秦之帝國再起 > 第七百七十四章 怎麼辦?(下)

第七百七十四章 怎麼辦?(下)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劍令逸傳 苟在魔門修仙長生 這仙路漫長又多難 洪荒:不庇人族?那就別想成聖! 我有一劍,可誅萬魔 家族修仙:開局獲得盜墓指南 邪仙行 原來我是神界大主宰 躺平長生志 風貓劍 諸天縱橫:從東方不敗開始 竹霧記 山海引路人 仙子想進步,發我好人卡 噬道仙蹤 仙路塵埃 永珍之始 兩世永生 一劍斬流年 武道俠心

“兄長,真的要那麼做嗎?”

“是的,我這次回來便是要向王上諫言。”

“兄長沒有接到召見命令歸回……”

“時間不等人,顧忌不了那麼多了。”

“可是……那樣一來我們一切的努力就等於是無用功了啊!”

“不,不是無用功。另外,你的執念已經矇蔽了靈智,正在往危險的方向漸行漸遠,是時候應該冷靜了。”

“我……”

“好了,以其在做無謂之爭,不如想想怎麼使事情辦成。”

蒙恬是從北地郡趕回咸陽,上述對話是生在蒙毅前去迎接的路上。他是將大軍留在了義渠,連護衛都沒有攜帶只由一名車伕趕著車。

漢軍出塞之後,匈奴等草原胡人害怕後路被奪進行撤退,蒙恬阻止胡人聯軍逼近咸陽的任務沒有經過什麼苦戰就已經達成。

三十餘萬秦軍先是在上郡休整,隨後得到扶蘇的命令移動往內史郡,先是在甘泉進行必要的物資補給,隨後又接受指令前往北地郡的義渠。

扶蘇一再調動秦國最後的武裝力量自然有深刻的用意,或許是在試探蒙恬對自己的服從度,也可能是根據秦國當局的需要為出點?

自蒙恬得到命令率軍前往義渠駐紮到現如今已經過去了四個月多,軍隊的編制也經過多次的變動,大量的老弱被解散歸鄉。新的壯年兵源被補充進去,另外因為受到漢軍的影響,秦軍的編制也出現很大的改革。

秦軍歷來就是追求每一名士卒都有自己的崗位。學習的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刻板和紀律,但是在軍備上的革新卻是不多,像是後戰國時期列國已經有很多使用鐵質兵器,秦軍仍然是在列裝青銅。

同時,秦軍似乎認為穿戴重甲是懦夫的行為,崇尚的是作戰時袒胸露肚,因此秦軍的作戰序列中。一種叫作“輕兵”的兵種最為出名,這一類輕兵主要以刑徒組成。配以勇悍的敢戰之士,歷來就是秦軍最為鋒銳的長矛。

當然,後戰國時期列國裝備的鐵質兵器並不成熟,存在脆和容易折斷致命的缺點。談不上不成熟工藝下的鐵質兵器會比青銅兵器好多少,青銅技術卻是展到工藝巔峰的產物,從某些方面來說要比不成熟的鐵器更加值得信賴。

列國相續復國之後軍隊也是重新選擇使用青銅兵器,只有相當少量的部隊使用鐵兵,這裡有因為列國復國底蘊全失的原因,其實也是正視到不成熟的鐵器面對巔峰工藝青銅的劣勢,其中最為要命的就是鐵質兵器的長度要比青銅兵器短……

到目前為止的秦軍依然還是在使用青銅兵器,但是對於防禦性質的裝備卻是產生了足夠的重視,因此秦軍之中本來就有的重步兵開始急增加。

曾經的秦軍一勝再勝。士氣達到頂峰自然是崇尚進攻,氣勢的壓迫下也讓敵軍在還沒有與秦軍交鋒之前就先膽寒,兩相一高一低起來秦軍覺得穿甲妨礙靈活是多餘的負重是負擔。現在的秦軍卻已經沒有那種高昂計程車氣,氣勢一旦衰敗下來就會想著對自己該有什麼樣的防禦裝備了。

收集所有可調配的物資才讓接近三萬魁梧的秦人穿上了厚重的甲冑,組成了一支防禦力極強的重甲兵。他們的作用是用來與騎兵交戰,匈奴等胡人還是單騎走馬一類的兵種,漢軍騎兵卻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可想而知是有什麼用意。

除開重視重步兵的建設之外。秦軍也開始建設真正意義上的騎兵,且建設度不得不說非常迅。那是建立在秦國本身不缺戰馬,也有一套完整工業基地的底蘊之上。

“……耗盡國力才武裝起五萬騎兵,不產馬的漢國卻是在獲得隴西郡之前就擁有近十五萬騎兵,不得不說那是一種諷刺啊!”

蒙毅有那點憤世嫉俗的心態,已經在蒙恬耳朵邊絮絮叨叨了很久,咒罵凡是可以咒罵的人,諷刺所有能諷刺的事。

“我們沒有那種前瞻性,漢王哲一開始根本就沒有建設車兵,根據曾經的趙武靈王單騎走馬的思路展出目前階段的騎兵,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沒錯了,馬鐙的秘密已經被世人現,改良後的馬鞍也開始盛行,只有最難從外觀上察覺到的馬蹄鐵秘密還沒有洩露。

秦國現馬鐙的秘密之後,開始在逐步放棄十分不靈活的戰車,改為展靈活輕便的騎兵,用半年不到的時間就打造出足夠的騎乘輔助工具,武裝了近五萬的騎兵,其中甚至還有三千的具裝重騎。

扶蘇的地位逐漸牢固,原本因為秦地外的征戰需要一度讓本土變得異常空虛,不但直接隸屬中央的中尉軍只剩下一個空架子,連帶隸屬君王(皇帝)的郎中軍也都下派到各野戰集團,還是在蒙恬表現出足夠的忠誠之後才又重新進行補充。

中尉軍是秦制三公九卿中隸屬於九卿之一的中尉的一支軍隊,這支軍隊的存在很久以前就有,編制一直是保持在二萬人,中尉軍計程車卒一般是從中樞周邊的區域招募,他們指責是保衛宮城。

郎中軍則是君王(皇帝)的親衛,郎中的數量也就是二千餘人,是隸屬於三公九卿之一的郎中令,被用來貼身保護君王(皇帝),郎中一般是從文臣武將的子嗣中進行挑選。

匈奴等胡人向西北撤退,咸陽的危機被解除,扶蘇一再試探蒙恬的忠誠之後,派出宗室子弟前往義渠進行挑選,中尉軍本來二萬左右的建制增加到五萬,倒是郎中軍的數量下降到不足一千人。

君王是極度自私的一種人。不存在什麼信任只有沒完沒了的猜忌,對於扶蘇地位穩固之後不會像以前作為公子的身份一樣信任某人,對此蒙恬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蒙恬並沒有抗拒扶蘇加強自我保護的“君王性格”。其實局勢展到現今的局面也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了,偉大一點就多多考慮秦國的未來,承擔起蒙氏家族的族長的責任則是要對家族的未來負責。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三國之絕世神級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