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秦之帝國再起 >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誰來當儒家的季孫氏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誰來當儒家的季孫氏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噬道仙蹤 仙路塵埃 永珍之始 兩世永生 一劍斬流年 武道俠心 全民修仙:開局覺醒混沌青蓮 仙道刀皇 玄冰神衛 月辛凡,我就叫這個名字 守此眾生 扼天厭道 我也可以成仙嗎 風浪淘沙 盜情記 綜武:開宗立派,弟子都是大魔頭 執符尋仙 執符人 修煉從躺平開始躺贏 兩界:從凡人世界開始萬古長青

“我們這是……”陳宇一臉的迷惑和鬱悶,他乘坐在穩當的馬車之上,同處一車的都是活躍在帝都的同一學派門徒。他看著相熟的友人,說“用我們去教化奴隸,有些小材大用吧!”

車廂之內的人就沒有不鬱悶的,他們有些是在孔鮒的帶領下“奮戰”的儒家門徒,有些則是自己單幹的儒家門徒,不過無一例外的都是十分活躍的人,也是致力於能夠使儒家學派在帝國得到更廣泛的影響力。

“孔師以為現在只能是忍耐,小不忍則亂大謀。”陳宇雖然是那麼說,可是臉色依然充滿了陰霾。

車廂內眾人都是唉聲嘆氣,有著一種百般無奈的無可奈何。

陳宇口中的“孔師”是誰,是孔鮒。他是孔子的八世孫,本來居住於魏國。本名鮒甲,字子魚,亦字甲。天下大亂之後,幾乎所有擁有尊貴出生的人都是投奔血統高貴的王公貴族,再不濟也是尋找名士寄託於門下,但他做出了令人側目的一個決定,不是尋找血統高貴的王公貴族,也不是尋找負有名望的名士,是找了一個原本為秦軍戍卒的人投靠。

秦軍戍卒是陳勝,孔鮒是在陳勝的隊伍還不大的時候進行投靠,令許多人不理解的同時也是一陣側目。

孔鮒為什麼不去找血統高貴的王公貴族或是負有名望的名士?其實這裡面的道道很現實。

儒家自孔子建立以來,因為其理念的關係一直未能得到認可,這裡的認可所指的是統治階層的認可,這對儒家來說簡直就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就好像其餘的學派認為統治階層不用他們的思想來治國不可理喻那樣。

“我們的道理是多麼好的道理,我們的學問也比其它學派的學問更合適治國。為什麼他們就是不接受呢?”另外一名年長的儒生,他愁眉苦臉地說“總不能因為過去生的事情,來否定我們吧?”

什麼過去的事情?事實上儒家是有執掌一國之朝政的時間。那是在孔丘在世的時代,魯國的都曲阜就是由他來治理。並且得說一句非常公道的話,曲阜被他治理得相當不錯,導致魯國三恆中的季孫氏也生出由他來治理魯國或許會很不錯的想法。

“禮儀教化,使人人知禮儀懂廉恥不好嗎?”年長的儒生一臉的不理解,說道“帝國已經無比強盛,只是強盛在武力之上,甚至是因為武力的強盛而在變得野蠻。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野蠻的國度嗎?”

陳宇臉上也出現陰霾,說道“不但變得野蠻。到處也開始充滿了銅臭,陛下忘卻了田氏代齊的慘痛,一直在扶持低賤而又危險的商人。”

有那麼一些傳言,說當今皇帝就是姜姓呂氏的後裔,而姜姓呂氏的江山(齊國)可是被田氏用“大斗出小鬥進”的給買去的。

“整個勳貴階層都在向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陳宇是既痛惜又痛恨,他看到不少人點頭認可自己的觀點,說道“他們不再注重品德,想要的是更多和更多的利益。”

其實陳宇想說的是,比起之前的貴族階層,帝國現在的貴族階層其實更像是皇帝的應聲蟲。像是孔鮒明明已經取得一些勳貴的支援,但是皇帝只是小小地了一頓脾氣,那些勳貴竟然絲毫不抵抗就龜縮了。

帝國的勳貴都是追隨皇帝才能夠成為勳貴階層。每一個開國之君從來都是擁有不可冒犯的威嚴,誰敢輕易去撩皇帝的虎鬚,特別是為一件看似微不足道且沒有切身利益的事情去惹皇帝不開心?

“勳貴階層(對儒家)不可靠,想要讓他們(強力)支援我們很難。”名叫黃葉的儒生看上去比較理智,他說“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不離不棄且願意共同願意面對風險的盟友,因為我們現在的處境比至賢先師在世的時候更加惡劣。”

至賢先師是哪位?就是孔子他老人家了。

孔丘也絕對夠資格稱得上是至賢先師,畢竟他是唯一一個在知識被壟斷的環境下,第一個站出來願意有教無類的人,因此從他之後知識雖然依然是被貴族和豪族所掌握。但平民總算也有尋求獲得知識的渠道,非高貴血統和豪門出身的人確實是要感謝他開啟一扇求得知識的大門。

當然。世上無完人,沒有任何一個人終其一生都是偉大的。

孔丘人格高尚。但是很多時候個人認為的正確不代表做出的事情就一定正確,就好像是他的執政之路一樣。

魯國國君想要奪回失去的權力因而扶持了孔丘,讓孔丘一路從大夫到成為魯國的國政。孔丘成為魯國執政的道路上也不止是得到來自魯國國君的幫助,實際上對孔丘有過助益的人並不少,其中就有魯國三恆之一的季孫氏。

季孫氏是魯國三恆中的最強一“恆”的家主,他還是魯國侍奉晉國的主事人(外交官),在魯國的權力可謂是一手遮天。

在孔丘被魯國國君看重的初期,季孫氏可是幫了孔丘不少的忙,甚至是當孔丘包庇自己父親陪葬奴隸的時候,都是釋然一笑沒有追究。親屬陪葬奴隸被包庇,然後沒有進行追究,這種行為在當時是有種給面子到無以復加的態度了。

孔丘給予季孫氏的回報是什麼?是不斷抨擊季孫氏在魯國的強大,認為以季孫氏為的三恆沒有一點身為臣下的自覺,按照原話就是“不當人子”。

大概也是季孫氏心裡認為孔丘能夠讓魯國變得強大,對孔丘的一系列攻擊都是採取忍讓的態度,可是一再的忍耐並沒有換來孔丘的感激,是得到孔丘更加猛烈的攻擊,而孔丘的攻擊不止是僅限在輿論上面,開始在國家大事上也屢屢跟季孫氏作對。

時值齊國正在山東大肆擴張,魯國是從西面擋住了齊國擴張的步伐,因此齊國早就有吞併魯國的野心。只是一方面魯國本身不是太弱,魯國又死死抱著當時中原的老大晉國大腿不放,齊國有吞併魯國的野心卻不敢真正的付之行動。

儒家喜歡內鬥的特性在孔丘時代便已經展露出苗頭。他似乎是沒有看到來自齊國迫切的威脅,一直致力於與三恆過不去。美其名曰是要為魯國國君奪回本該屬於君王的權力。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千山默 殤陌劍狂 修仙才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