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秦之帝國再起 > 第九百五十五章 咸陽宮城

第九百五十五章 咸陽宮城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我在異世居然成了個墜子 從大唐斬妖開始,逐鹿成神 請神赴死 我本紅塵客,自在逍遙仙 養屍御煞,我家娘子是旱魃 自煉丹開始長生 逐月之戰 長生修仙,缺陷越大我越興奮 西遊:靈山只是中轉站 闡教道友,請上榜 洪荒浩劫風雨情 人間蕩魔志 我當道爺的那些年 孤魔逆 神詭三國:舉朝飛昇 從前有座山之死人客棧 修仙:我的天賦令上天妒忌 封神:從吞噬補天石開始 神鵰:我楊過從孃胎裡開始修煉 屠魔斬仙

衛生保健要花錢,花很多很多的錢,投入了還未必會有回報,許多官員其實並不太贊成只有投入沒有回報的建設,認為國帑哪怕是豐富也不該肆無忌憚的的消耗,要是某段時間缺錢了呢?

按照呂哲制定的相關國策,一切都是拿錢開路,像是穩定地方召集青壯集中建設,又像是各地道路和水利設施不斷建設,僅僅是在四年之間就花出去了至少十五億貫,而這些並沒有算上官府運作和軍方耗資。

十五億貫啊,現在可不是兩漢時期,也不是隋唐,是上古先秦剛剛結束的時代,秦一統天下之初,家中有數千個半兩就算是大富,有幾個金(銅)餅就算是鉅富,結果倒好,隨著貨幣改革減少面額,五銖錢上市之後制定一千文為一貫的貨幣體系,錢好像就不是那麼值錢了?

秦半兩錢流通的時節,一個半兩錢大概能夠購買到幾石糧食或是半尺布什麼的,一個半兩錢大概是六個五銖錢,現在卻要十來文錢才能買一石糧食或是半尺布。

“之前一家之中能夠數個半兩錢一年無憂,現在家中要有一貫才能保證不窘迫。”番賢說這話的時候是笑嘻嘻的模樣,果然又聽他往下說“可是之前想要賺錢不容易,唯靠販售糧食或是自家織布,昂或是養一些家畜,能夠獲取錢財的途經不多。現在賺錢的方法卻多,可以接受作坊僱傭,可以參與地方建設。拿接受作坊僱傭作為例子,普通職位一個月是在百文錢左右,好一點的職位能有數百文錢……”

帝國各地僱傭勞力參與地方建設,基本薪資是在八十文錢,體力越重的勞務工薪越高。不過吃、喝、睡卻是仰仗公家。私辦作坊、工廠吃、喝、睡是個什麼情況則不固定。

經濟增漲中的物價上升是一種正常現象,普遍是大家都有錢帶動購買需要造成的物價上漲,物價適當上升不呈現誇張現象是經濟展中的良性膨脹。如果物價上漲而收入卻降低必然會造成不良現象。既是所謂的貨幣貶值。

“目前的經濟現狀因為購買力比生產力多,物價的上漲就形成必然。”張良說道“只有增加生產力。使需要與出產形成平衡,才能對物價達到控制。”

出巡隊伍已經在一天前抵達咸陽,呂哲等一群人是直接入住咸陽宮,打算等雪勢降低才重新踏上路途。

呂哲不是第一次進入咸陽宮,上次來是以一名隊率的身份,在這裡接受了始皇帝的召見,因敬獻新的築城之法而得到獎賞,成為大秦軍中的一名軍侯。

那一次來咸陽宮並不是什麼好經歷。不能東張西望自然看不到太多的風景,在地板上跪了數個小時也絕不是什麼好事情。

再一次來到咸陽宮,呂哲是換了一種姿態前來,沒有人能夠阻止他想要前往何處,自然是想逛哪裡就是哪裡。

幾代秦王到始皇帝一再擴建之下的咸陽宮佔地不小,宮殿群和林園卻是有新有舊,大體是興樂宮和北宮比較新,其餘的宮殿群有老舊的現象。

呂哲與一眾後宮自然是選興樂宮住下,北宮安排部分的禁軍,將文武百官安排在章城門附近的房舍。

秦王宮殿的色彩比較單調。瓦片為青瓦,牆面為灰白,極少數的地方才能看到鮮豔的紅色。站在高處俯望而去,一處處三層、二層的建築遍地都是,不過可能是因為色彩單調的關係基本看不出有什麼富麗堂皇,而是一種堂皇氣勢。雖然都是堂皇,可一種是暴戶一般的炫耀,一種卻是深沉的嚴肅,可見趙氏贏姓數百年的底蘊也呈現在建築學之上。

興樂宮位處咸陽城東,與始皇帝曾經理政的章臺宮有些許距離,章臺宮是位處渭水以南。兩地相隔約有二十里。

史書記載,秦始皇曾在章臺宮“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中樞各公卿機關、全國各郡縣的奏章便向這裡源源彙集。奏章被送到章臺。值守吏要呈送秦始皇親自驗查,封泥完好,確未被奸人私拆偷閱,才敲掉泥封殼御覽。

呂哲選興樂宮而不是章臺宮,那是因為興樂宮比較新,另外是興樂宮有一座鴻臺。這種鴻臺可不是周王為了避債建的那種高臺,是始皇帝為了登高望遠,曾經在這裡射了一隻鴻(也就是大雁),因此才命名為鴻臺。

鴻臺高四十丈,始建於始皇帝二十七年,長度單位換算下來大約是九十米高度,等於是現代樓層的將近三十層樓高。不算天然的山地,鴻臺是咸陽最為高聳的建築,處於鴻臺頂端可以縱覽咸陽,將咸陽大部分地方盡收眼底。

此時此刻的呂哲就與一眾臣工站在鴻臺頂端,他們一邊談話一邊瞭望咸陽,看一地的房舍,看走動的小黑點人影,看漸漸多起來的炊煙。若是視力足夠好,甚至能從鴻臺看到結了冰的渭水。

來到咸陽時,不用刻意地調查,行走在路上時就能現城內行人不多,哪怕是有也是老弱居多,顯得蕭條極了。

關中大抵是一種蕭條的現狀,這與缺乏勞力當然是有關聯,這種現象有呂哲的責任,畢竟有不少秦軍可是南下,或者是駐紮防禦呂哲。不過,下令徵召青壯的統治者可不是呂哲,他在後面甚至釋放了大批關中戶籍的戰俘。

缺乏青壯就會少了一種生氣,唯一給呂哲一些安慰的是,關中的秦人對於呂哲是一種歡迎和熱烈的態度,與呂哲出身隴西郡是秦人有關,更多的是因為呂哲制定的國策。

事實上一路巡視下來,每到一處呂哲都是獲得愛戴,且不管愛戴是不是出自真心,但總歸是一種好現象嘛。

恢復生產,呂哲一直都很重視這個,只是比較傾向於建設南方,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設南疆的產糧地。但也不能說是忽視其它區域吧。

張良一直都在勸說呂哲關注中原各地的民間生產力,哪怕是知曉國策制定的用意,依然是在勸說加大對中原各地的投入。

“欲則不達。事情有先後。”娩杓搓著有點凍僵的手,含笑說道“對於各地來說最重要的是撫平戰爭創傷。南邊能夠從密林抓捕到足夠的奴隸。優先建設帝國急需的糧倉是重中之重。”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天下第一小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