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秦之帝國再起 > 第九百四十六章 張弛之間

第九百四十六章 張弛之間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神鵰:我楊過從孃胎裡開始修煉 屠魔斬仙 封神卡牌:從惡來與蘇妲己開始 山海傳之鬼車噬靈決 反派開局主角養母送上門 三國:封地爆兵,百萬鐵騎繞帝都 從仙雲山開始日常修仙 西遊:我是六耳,不做悟空 凡人修仙之莫簡離 無慾無仙 貧道 凡人修仙:科技種田 我從科學修仙成道祖 從小小仙吏到掌天聖人 一介武夫,也能舉世無敵 長生:從魔眼開始 修仙:從系統面板開局 蜀陵 歸源祁仙路 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

戰亂之後應當大治,越亂之後也是好治理,兩者差不多是一些有志之士的共同看法。

亂了之後怎麼好治理呢?不就是因為戰亂的時候死亡和始終的人口太多了,將大部分的土地空了出來,官府進行一輪新的均田,使無產者變成有產者,使有產者變得更加富有,各方各面的利益都得到照顧,自然民心就願意安定下來大搞生產。

必須說明的是,一直是到漢帝國建立之前,任何一個官府都沒有無償給予人們任何東西的習慣,上古先秦時代講究的是“天道酬勤”,天道酬勤有比較多層的意思,但是絕沒有憑白“獲得”這一層意思在內。也就是說什麼?是天下間沒有不付出就能得到東西,想要獲得什麼就需要付出,那麼當然也就包括官府不會無緣無故地分配土地,像是商鞅在秦國變法就是一個例子。

商鞅變法,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將土地歸於國有,《為田律》中國家透過制定阡、陌、阡道、陌道、封、埒等田界,將土地割裂為以百畝頃為單位的整齊田塊,並且每年定時維修這些田界,這隻有在土地國有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如果土地私有,則田塊無法規整劃一,也很難定時統一維修田界。

秦法中的《為田律》明確禁止了土地的買賣,秦律中還有關於國家公私買賣的一些嚴格限定,那個時候幾乎什麼都能夠買賣,包括了“妾”和奴隸,唯獨土地不在可以買賣的類別當中。

在土地國有的基礎上,秦國普遍實行授田予民的制度,這與戰國諸國相同。但是商鞅制定土地國有的前提是為了耕戰制度的成型,得罪了那麼多的勳貴和老牌家族。為的就是使國庫豐足起來,那麼授田予民當然就是為了能夠在糧賦上獲得更多的提高。

商鞅執行的是十稅一政策,也就是人們需要交納百分之十的稅收。以現代的看法百分之十的稅收並不高,但是說實話在上古先秦時代就顯得略高了。更不用說當時的人並不是人人都繳稅,也就商鞅一邊制定制度一邊真的落實到需要人人繳稅,因此也才得罪那麼多的人。

十稅一的基礎政策上,因為變法給予分配土地,這一類的土地卻不在十稅一當中,是每年遞減的模式,例如第一年需要上繳多達七成的田賦、第二年六成、第三年五成,隨後幾年之內保持五成的田賦。再過幾年繼續減少,直至恢復十稅一。這也就是規章制度下所謂的特事特辦。

非特出情況下,秦國執行十稅一就是真的十稅一,律法嚴苛之下和一套嚴格的監督制度下。而十稅一還是國家層面的賦稅,沒有算上地方增加的各種賦稅,秦國不像其它的戰國會在國家賦稅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地方雜稅。

戰國時期,除開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執行十稅一的“高稅”,其餘戰國有十五稅一、二十稅一、二十五稅一,看上去是不是比秦國的賦稅要輕許多?可是各個戰國的國家賦稅看上去不多,不多隻是中樞下達的稅收額度。地方上還會另外再加上一些苛捐雜稅。

戰國時代,各國民眾笑話秦國人生活在十稅一的社會真是有夠辛苦的,也將十稅一當做暴秦又一個證據。但是秦人並不感到賦稅沉重,反而有些生活安康的意思。各個笑話秦國的戰國民眾,他們有國家層次的賦稅再加上地方的苛捐雜稅實際上要活得比秦人辛苦多了。

與民休息是黃老學派一直在堅持的政治理念,核心觀點也就是“不為而治”,這個觀點在戰國時代與儒家的一些思想一起被認為被沒用的國策。戰國時代講的是大爭,就是什麼都要爭一爭,因為不爭就會被爭,國家亡國、王室宗廟絕了祭祀,所以黃老學說中的無為而治和儒家追求的仁慈、講禮基本是被排斥。倒使儒家的“義”“智”“信”受到一定程度的推崇。

帝國由呂哲建立,舊有的疆域基礎上又進行了一輪擴張。實際上已經不止是完成了對“天下”的一統。這個時候的各個地方,有許多是剛剛平息戰亂。甚至是個別地方依然有匪患,可是帝國將精力集中在繼續對外開拓上,對於內部似乎是不怎麼用心,這一點讓很多在野人士感到困惑和詬病。

什麼是在野?不就是沒有在朝為官嘛,按照現代的意思就是非執政人員的“公~知”之類的人物。

古時候名士、隱士就是在野人士那一類,也不是隻有現代才有在野人士會攻擊朝政,最先幹攻擊和抨擊朝政就是那些名士和隱士。

“你的意思是說,商山四皓的主張是與民休息?”

“陛下,沒有經過太詳細的交談,那是臣從一些對話中,自己瞭解到的意思。”

“與民休息到什麼程度?不做任何管理的放養?”

“這……”

呂哲沒有失意,他記得按照“既定歷史”的展,劉邦取得天下之後,黃老學派確實是抬頭,隨後的幾代漢帝,黃老學派開始充斥朝堂,特別是在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的黃老學說最為興盛。

每一個時期都有屬於它獨特的時間節點,漢文帝執掌天下那會,漢帝國確實不適合大動,黃老學派的“無為而治”也就符合當時的朝政需要,因此黃老學派的一些執政觀念被執行。

漢文帝劉恆的皇后叫竇漪,她就是一位忠實且狂熱的黃老學說信徒,有這麼一位皇后的存在,黃老學派不可能不掌權,漢文帝劉恆駕崩之後竇漪成了太后,漢景帝劉啟繼位之初沒有太多的話語權,漢室一度時間是朝堂之上皆黃老,非黃老不可言的地步。

非黃老不可言?不就是竇漪不喜歡其它學說嘛,那當然是除了黃老學派的人,其餘人都沒有什麼話語權。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漢武帝劉徹登基的早期,祖孫倆還因為對時政看法的不同屢次起衝突,當時一些儒生以為劉徹登基是大展手腳的機會來了。那些儒生蹦躂的結果是毫不費勁地被竇太后竇漪給收拾了。

呂哲建立的帝國與劉邦建立的國家不一樣。

劉邦建立帝國是晉經過秦末大亂,然後又有楚漢相爭的諸多攻殺,人口大量銳減。經濟遭受難以想象的重創,甚至是國中戰馬銳減到想找四匹白馬都找不到的地步。

漢帝國建立之初。各方各面凋零不堪,很是虛弱不堪,之後再生劉邦被困白登,也就是“白登之圍”事件,實際上根本就沒有能力進行開拓,甚至是有秦一代曾經打下的嶺南各郡、南海郡、閩中郡又給丟了。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澤天重演 紈絝嬌妻很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