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秦之帝國再起 > 第九百四十章 另類朝會

第九百四十章 另類朝會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盜情記 綜武:開宗立派,弟子都是大魔頭 執符尋仙 執符人 修煉從躺平開始躺贏 兩界:從凡人世界開始萬古長青 龍骸 乾坤生死界 超級家丁 玄幻:長生從吸收妖魔開始 閽人 蓮臺之上 煙雨江湖之江湖傳說 九天玄祖:結丹九千年 勝幽 西山刀 劍氣流 洪荒:我開局變了成鳳凰蛋 重生之如何在漢朝科學修仙 異事檔案館

世界上有絕對完美的制度嗎?毫無疑問,實際上沒有絕對完美的制度。

制度是由人來進行制定,監督制度的是人,是不是要遵守制定的制度也是人,所以無論是什麼制度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看的是人而不是制度本身。

那麼分封制和中央集權制,哪個比較適合當今的帝國,呂議一直是有自己的思考。

呂哲建立起來的帝國又為什麼會執行分封制而不是中央集權制?在呂議想來,那是因為時代的特有性,也是因為呂哲崛起的方式跟“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有點不同。

要是歷史沒有生改變,劉邦建立的漢帝國也是執行分封制,先是分封異姓諸侯,他的分封是按照春秋時期的古禮,也就是劃出一塊地盤給予某人,某人對那塊地盤有著全權自治的全力。

諸侯擁有全權自治的權力,意味著不但有賦稅來源,建立軍隊上也沒有什麼限制,簡單的說就是完全能夠無限制地膨脹,然後威脅劉邦這個“中央政府”。

事實上在原版的歷史中,劉邦登基稱帝之後一直都是奔波在鎮壓異姓諸侯的道路上,今年中央政府需要出兵到南方去撲滅某個諸侯王的叛亂,這邊的叛亂還沒有撲滅,另外一邊又有一個諸侯王叛亂了,搞得劉邦要麼是調兵遣將鎮壓,要麼就是要自己到處奔波。

對於劉邦來說比較幸運的是,他的頭號戰將,也就是被冊封為齊王的韓信始終站在中央政府這一邊,中央政府鎮壓叛亂的時候,以韓信為的一幫分封諸侯是站在劉邦這邊一同攻打那些有異心……或是露出異心的諸侯。

“要是韓信也叛亂,漢帝國估計在建立之初就該又分崩離裂?”呂議想到了擔任前往中亞使節團中的劉邦和韓信“也不知道老爹在想什麼。竟然將劉邦和韓信安排在一塊,不怕兩個歷史上的基友結成同夥啊?”

朝會已經在開始,呂議的座位是在帝位臺階的下方。他是監國。本來可以名正言順地坐到皇帝寶座……至少是擔任監國期間可以坐,可是他讓人新置了一個座位。屈膝跪坐在新的座位上。

現在的帝國三等男爵劉邦,他的命運與許許多多的人一樣生了改變,要是歷史沒有被呂哲改變,時間節點其實是到了大澤鄉起義應該生的時候,也就是是公元前二零八年。

當然了,歷史已經生變動,天下義士反秦那是十多年前就已經生了的事情,舊有戰國復立已經生然後被呂哲先後攻滅或是吞併。什麼大澤鄉起義,什麼諸侯並起,什麼楚漢相爭……肯定是不會再生了。

公元前二零八年,帝國曆六年,呂議九歲,他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主持朝會。

參與朝會的官員不算少,不過嘛……像是司馬欣、蒯通、徐志、衛翰等等一些高階文武貴族都不在帝都南陵,自然是與呂哲親自主持的朝會在格調上有一些差別。同時,朝會也是按照往常的慣例是從早晨八點開始,是史無前例地在正午十二點舉行。也算是非緊急狀態下次打破先例了。

呂議坐定,文武分為兩列站定,由燕彼來朗讀呂哲留下的詔書。詔書當然是關於呂議成為監國的任命,然後蕭何和駱搖帶頭彎腰行禮恭呼“參見監國”,算是在一開始就承認呂議監國身份的合法性。

因為是正午十二點舉行朝會,最重要的承認監國程式走完,呂議回禮之後不是馬上進入朝會的議題,是吩咐早就準備妥當的侍女搬來案几,將案几擺放妥當又端來午餐。

文武眾臣在議政殿用餐其實不是第一次,以往從早晨開始朝會,因為議題沒有商議完進入用餐時間。呂哲也會命人準備食物,一眾君臣就在殿內直接吃。吃完繼續商議。

華夏一直是到兩宋時期,貴族或是講究的人。用餐的時候都是執行分餐制。

什麼是分餐制?就是一個一塊案几或是擺放食物的工具,然後這個人獨享所有的食物,不是說端個大盆子,所有人筷子、湯匙往一個盆子裡面夾或是撈食物。

分餐制有一個特點,承載食物的盤子等皿具不會太大,人們用餐期間也不會生過嘴的筷子或是湯匙出現不衛生的情況。

似乎是有專家解釋過關於華夏一些傳染病沒有大勢蔓延的原因,他們將傳染病沒有蔓延歸功到分餐制上面,很是稱讚古人對衛生上面的講究。

有一些比較荒謬的事情,一些不明所以的人,他們認為分餐制是西方人獨有的“特產”,認為華夏這邊是到了近現代才從洋人那邊學習到分餐制,用這個觀點來證明洋人的“高大上”。其實應該唾那些莫名其妙的人一大口沫,華夏的老祖宗在執行分餐制的時候,那些所謂“高大上”的洋人還在當野人,分餐制消失在華夏大地那是因為生了滅國戰爭,草原人成為華夏大地的統治者,將自己的生活習慣帶到華夏大地。而事實上分餐制從來沒有在華夏消失過,哪怕是格局最為黑暗的時候也有人一直保持著分餐制的習慣。

公元前的人們要感謝呂哲,哪怕是不感謝他提早結束戰亂,沒有讓華夏大地陷入數十年的諸侯並起和兩雄相爭,也要感謝他給這個時代帶來了許多新鮮玩意,如炒菜法的出現。

炒菜法本來應該出現在什麼歷史階段?應該是出現在兩宋時期。宋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很高,他們將膾的吃法揚光大,研究出沾醬、芥末等等很多的食材醬料,然後估計是覺得還顯得單調,結果又研究出炒菜法,為之後的吃貨們做出了經天緯地的貢獻。

現在擺在呂議案頭上的都是一些什麼?離不開幾具小鼎,鼎的下方放置了明火,鼎內是在煮、燉、熬一些肉。一些比較小的碟子上是什麼?是一些炒制的蔬菜或是肉製品。

華夏在食材中放置中藥材的習慣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就有,可是很明顯的是上古先秦時代就已經出現。燉或是熬的一些食物散著食材本身混合著藥材的香味。另外,隨著帝國對海洋的探索和在南邊大6現香料,食物中放置香料其實也已經在流行。因此是什麼?是整個議政殿內到處飄滿了各種香氣。

香料的在食物製作上的應用是一大壯舉。不管是醃製還是即時的烹飪,有了香料之後各種各樣的手法在不斷出現。帶動了香料販售上的大賣。

南洋艦隊的中郎將陳宣,他是在接近中午的時候隨著返程船隊回到帝都南陵,回來自然是要參加朝會。現在,他就一邊吃著一邊向旁邊的同僚吹噓出海後的所見所聞,特別是對香料的一些現和採集上大吹法螺。

海洋對於大部分華夏族裔來說其實是比較陌生的,尤其是中原或是秦地那邊不靠近沿海的人來說更是那樣。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太初神瞳 從明教教主開始縱橫諸天 魔法縱橫家 三國列卒:小兵逆襲 重生之蜀山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