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秦之帝國再起 > 第九百零三章 持續的交鋒

第九百零三章 持續的交鋒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逆道天行 怨種魔修滿世界找爹 城裡一小兵 長生:從執掌修行門派開始 人在苦境投影諸天 寂道之上 修仙可以變聰明? 一劍聞錄 仙曾在此 長生:從雕刻開始 玄境仙天 仙俠之懲惡 奪刀記之劍南奇遇 超凡修仙:科技時代之萬域爭霸 山河已無恙 九界惡神 宿命彼岸 君子齋 劍指燕雲 靈氣復甦之亂紀元

對於統治者來說,除開自己的稱帝儀式,任何儀式都不是那麼絕對的重要,很多時候甚至會沒事找事讓諸多臣子互掐,反正重臣鬥得越是厲害,統治者就越是感到自己的統治穩固,畢竟眾臣若都和睦如親,團結一致的文武眾臣對統治者來說並不是好事,該覺得地位不穩的就是統治者了。

可是什麼?現在的統治者是呂哲,他的想法從來都與傳統的獨裁統治者不是那麼一樣。

不是說呂哲沒有行使獨裁或是不喜歡事實掌權,是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足,國家也不是依靠一名統治者就能治理得好。事實上哪怕是統治者有足夠的實力能夠事事親躬,對大小事情做出判斷拿主意,那也只不過是讓自己更為操勞,想要死得更早罷了。

什麼事都要自己幹,那老闆請員工幹什麼,道理不是一樣的嘛。

“執政,”呂哲低聲呼喚了一聲,將蕭何喚得近了一些“你覺得儒學怎麼樣?”

蕭何還以為呂哲是要吩咐什麼,沒想是問對儒學的看法,心裡一怔,臉上總算是剋制著沒有露出異樣表情,略略遲疑了一下,說道“任何一個學說總有好的和壞的一面,陛下重視百家的任何一派,總是能夠看到百家好的一面,然後重用好的那一面。”

說了等於沒說,可是在這個場合,氣氛又是那個樣子,蕭何哪敢去出口獨斷一個學派啊?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該該時代的社會價值觀和道德,恰恰目前這個時代的價值觀正在受到新舊理論的衝擊。所謂新理論是呂哲傳播出去的一些思想,舊理論自然就是有史以來的一些思想。

道德卻是人類自由靈智以來就有,用來區分善惡,但並不是人人都有道德,也不是每個人時時刻刻保持著善或是惡。人的思想飄忽不定。任何事情任何場合都會影響一個人當時的思想,好人有作惡的時候,惡人也有做好事的時候。這便是人性的複雜。

一個人的認知有限,道德也不是一層不變。蕭何不是一個自視甚高的人,哪怕他是帝國執政官,也不敢去以個人的看法和認知來斷定一個學派到底怎麼樣,想要斷定一個學派需要了解該學派的所有知識,不是依靠官職大小來論斷一個學派。

“是啊,人有分好壞,一個學派之中又怎麼可能沒有好的學問和壞的學問呢。”呂哲說的話,讓人無法判斷在現在生的這麼一件事情裡。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態度。

“陛下!”司馬欣身上穿著甲冑,或許是因為甲冑的重量還是因為心情,腳下踩著的步伐看去有些沉重。他走到呂哲前方,舉起右手在甲冑前胸“砰”的一聲碰了下“陛下,請讓執勤甲士執行法度,將此些人等拿下?”

跪在地上的莊青等人猛地將頭抬起,人人注視司馬欣。

“聖天子,武將跋扈如實,帝國並未禁止人臣、庶民向天子呈請,亦是沒有堵塞向天子諫議的路子。”莊青緩緩地直立起腰桿“我等得到聖天子允許來到這裡,並沒有觸犯任何律法。驃騎將軍以人臣身份,不顧文武炯炯目光。不顧現場百萬黎民,竟是如此作為,您可是親眼所見!可見武官因為軍功卓越,已經展現出崢嶸的一面!”

天地良心,司馬欣剛才用的是詢問句,對君王的態度也是很恭敬。

“你等眾人,可知道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司馬欣看上去態度還算平和,並沒有因為莊青那些的話就顯得怒氣蓬勃。

還是跪在地上的莊青先是對司馬欣行了一禮,這一禮讓司馬欣閃身避開。

“那儒生跪姿向驃騎將軍行禮。真的是太他媽陰險了啊!”季布咬牙切齒“幸好驃騎將軍理智避開了。”

季布身邊的一眾武官有人點頭表示明白,可也不是沒人一臉茫然。

司馬欣的閃身避讓不接受致禮讓莊青心裡非常遺憾和失望。莊青怎麼都是身穿帝國的官袍,做跪姿行禮除開是身份為罪臣。不然不是人人能受的下來。

看到這一幕的呂哲眼睛令人不可察覺地眯了眯,眉頭也是皺了皺,不過很快就又恢復正常。

說起來真的是無比的搞笑,之前不是生過始皇帝中央集權的事情嗎?當時在秦國為官的儒家士子,他們可是用無數的理由的來阻止始皇帝行使中央集權制,推崇的是分封制。

近期……或者說呂哲建立帝國之後的幾年,儒家卻似乎是“開竅”了,先是有些儒生提出自己的主張,然後有儒生跟上,他們轉為認為中央集權制很不錯,變成了分封制會成為禍害,態度和言論轉變之快也不過是距離儒生強烈反對始皇帝執行中央集權制三五個年頭。

前面儒家的一些人認為中央集權是在破壞古法,也是為秦帝國埋下亡國的禍害。後面儒家的另一些人認為帝國的統治者應該實行中央集權制有利,所謂有利是借鑑周王室分封的例子。

周王室分封的早期時期三千多諸侯還是聽從周天子的號令,中期卻是陷入各諸侯國摩擦不斷和戰亂不絕,後期更是各諸侯國頻繁動兼併滅國戰爭導致民不聊生。一部分的儒生認為,帝國中央應該有絕對的權力,不再走周王室曾經走過的“錯路”,不進行分封使人臣有封地自治權,會避免封臣領主壯大,直至強大到將天子一脈撇到一邊,乃至於是最後強大到取代天子一脈。

其實還不是那麼一回事,同一句話在不同的人講來……哪怕是出自同一人的口,因為時間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論調。

認真地分辨,哪有什麼樣的制度有絕對的好,或者是絕對的壞?其實還不是因為時代的需要,也是社會變革的訴求。

呂哲沒有實行絕對的皇帝集權有自己的考慮,不是選擇中央絕對集權而實行分封,是因為他們這個集團內部。也是因為擴張方式有那麼點不同。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紅樓之磨石為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