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秦之帝國再起 > 第七百六十一章 什麼樣的未來

第七百六十一章 什麼樣的未來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我從科學修仙成道祖 從小小仙吏到掌天聖人 一介武夫,也能舉世無敵 長生:從魔眼開始 修仙:從系統面板開局 蜀陵 歸源祁仙路 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 惹金枝 大鎮師 仙俠世界大善人 祭空輪迴 朝承 西遊:垂釣諸天,猴子證道混元 大人,請斬妖! 略影 規則修仙:從同境一擊必殺開始 逆道天行 怨種魔修滿世界找爹 城裡一小兵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詩經?唐風?無衣》

關於《詩經》中國風的“無衣”其實有兩,一自然是秦國之風,講的是鐵馬兵戈;一為唐風,所謂的唐風中的“唐”其實就是“三家分晉”中的那個晉國,關於晉國無衣的描述是,講述某人的妻子心靈手巧,家庭生活十分美滿溫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從中來。詩句樸實無華,皆從肺腑中流出。

《詩經?秦風?無衣》一般是作為列國的軍歌,不止是秦軍會唱,在戰國時期經常能夠聽見雙方互相吟唱著“豈曰無衣”展開廝殺,隨後的歷史程序中“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也一直在華夏大地上被吟唱,一直是作為華夏典型軍歌之一。

日漸尚武的國風讓迎接的隊伍選擇了《詩經?秦風?無衣》,等待呂哲所乘坐的戰車真正的接近後,一陣戰鼓聲隨著號角的伴奏被敲響,急促的戰鼓聲後,一陣平板的音樂取代了戰鼓聲。進入了演奏雅樂的時刻。

顯然,奏響雅樂也是迎接儀式的一部分,其實若是完全遵照古禮。現場應該擁有棘門的存在。

所謂“棘門”就是隨便用荊棘柴草搭起來的一堵木門,它的作用類似現代的凱旋門。出征計程車兵經過棘門後,等於自動解除了服役的責任。也就是說,透過棘門計程車兵不再接受將領的指揮,他們可以回家了。

周禮早就被廢棄了絕大部分,包括“歸師”的那一部分已經被遺棄掉,畢竟春秋時期計程車兵基本是來自於貴族。後面隨著戰爭的規模日益擴大“國民”也就是所謂的自由民也在被徵召之列,參軍入伍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到了後面奴隸也被大量武裝,形式上的程序自然是會有變化。

直隸郡邊界的迎接只是第一道“手續”,不屬於“出王城多少裡”迎接的概念,這一道“手續”其實迎接士卒的成分要比迎接君王多。用意也是讓家鄉的父老們知道出徵的子弟兵們回來了,真正隆重的儀式是在進入王城那一部分。

正式進入南郡地界,雅樂停止之後,呂哲站在戰車上需要向迎接的黔們致意。這裡的致意儀式是感謝父老鄉親將自己的兒子、丈夫、母親交到呂哲手中,感謝治下黔在他出徵之後依然堅持生產。

要是按照真正的儀式,呂哲致意完畢之後,他其實已經可以下令軍隊解散,慨因出征歸來計程車卒通常都有半個月的假期。可是呢,當前儀式並沒有進行那一部分。一切只因為呂哲帶回來的軍隊性質有點不同,士卒們是屬於禁軍序列,而禁軍是君王親軍。並不是普通的軍隊。

職責為保護君王的禁軍,怎麼能夠“一鬨而散”呢?禁軍計程車卒自然也是會有假期,不過那是要等君王回到王城,再有建制的分批輪流放假。隨軍迴歸的輔兵和民伕卻是沒有那樣的限制,因此呂哲下令解散的序列是那些輔兵和民伕。

按理說放假可以休息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可是得到命令可以上繳制式軍械回家的輔兵並不是那麼開心。要是能夠選擇的話,他們寧願成為那些依然需要履行職責的一員。

對了。漢軍的輔兵在很多時候也需要加入到作戰序列,因此輔兵也有下制式的兵器,有些輔兵因為任務特殊也會下甲冑,不過下的甲冑一般是皮甲之類的輕甲。除開軍隊下的制式軍械之外,輔兵其實也能自己準備兵器或是甲冑。輔兵是因為下的軍械簡單需要自行準備兵器,在選擇上是依照自己的能力配置,戰兵雖然能夠被軍隊武裝到牙齒,但是富裕的戰兵在私人兵器的準備上其實要比輔兵更為華麗。

輔兵已經先行解散,民伕卻是排著隊在領取自己的工錢,不過那已經和離開現場呂哲包括文武百官、將士們沒有多大的關係,只有黔還在圍觀。

漢國先是模仿秦制在貨幣上流行秦半兩,後面又進行了貨幣改革,保有秦半兩錢的同時增加了一個“五銖”的貨幣單位。之所以增加五銖錢的理由相當簡單,秦半兩錢的面值有點大不利於交易。到了後面五銖錢似乎也不適應了,那是因為民間資增加,兜裡有幾個錢的人們購買慾強烈,零碎的商品很多並沒有達到一個五銖錢的價值,因此新的貨幣改革也就有了需要,不過目前還沒有新的貨幣投入市場。

沒有新的貨幣出現不是官府看不到民眾需求,也不是官府沒有足夠的應變能力,而是呂哲非常清楚對於貨幣的改革不能頻繁,太過頻繁的貨幣改革只會讓貨幣價值變得混亂。貨幣的混亂一旦產生,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形成經濟動盪。

呂哲這次迴歸南陵需要做的事情不少,關於貨幣體系的事情就是其一,不過那將是一個需要時間的事情,最終的貨幣體系當然不是紙張性質的那樣,社會的進步還沒有到達那一地步,國家的信用也不能浪費在這方面。所以金、銀、銅的貨幣體系是最為合適的,至於大宗交易會帶來的不方便等等,呂哲當然不會放過銀莊(銀行)體系的建設,也是在為未來的紙幣打下基礎。

迴歸路線是從南陽郡方向。在歸回的路上呂哲順手也將南陽郡納入了統治疆域,他們進入南郡抵達的第一個縣是邔縣。

邔縣在南郡的最北端,這裡曾經生過呂哲崛起道路上最為危險的一次危機。所謂危機自然是司馬欣率領十餘萬秦軍的那次。

在還沒有真正崛起之前,呂哲執行過將南郡打造成一個軍事堡壘的計劃,南郡的邊界建造了相當多的軍事設施,最常見的自然就是要塞兵堡,各條要道和險要位置也有屯兵用的兵堡。

後面南郡的危險隨著呂哲的向外擴張而降低,後續沒有建造完畢的兵堡停留在了紙面,之前大量建造的軍事設施卻是沒有被拆毀。也沒有那個必要去拆,畢竟直隸郡與普通郡總是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順著達到一直南下。迴歸大軍第二個抵達的縣是鄢縣。這座縣城的城池是經過幾次的擴充套件,先期因為是作為北方防禦基地的物資儲備地,該城的城牆比處於第一線邔縣還要高一些,不過後面的擴充套件倒是形成了奇怪的一幕。是一種町圍繞著城池的局面。

“町”的解讀有許多種,但是出現在城池佈局上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商市。町這個字的出現是在春秋,也是因為人口增加而城池面積不足,人們逐漸在城牆外匯整合棲息地,所以也能解讀為“鎮”。

“邔縣和鄢縣都是坐落在漢水邊上,水系的便利再加上我們向北擴張,不但是國有物資經過的次數變得頻繁,民間貨物需要途經的次數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兩地的商業展十分迅。”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軒轅三國 唐土萬里 隨風吟 東晉五胡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