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秦之帝國再起 > 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

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寂道之上 修仙可以變聰明? 一劍聞錄 仙曾在此 長生:從雕刻開始 玄境仙天 仙俠之懲惡 奪刀記之劍南奇遇 超凡修仙:科技時代之萬域爭霸 山河已無恙 九界惡神 宿命彼岸 君子齋 劍指燕雲 靈氣復甦之亂紀元 與卿誤 萬族皇朝 綜武:悟性逆天,創出陸地真仙境 長生從贅婿竊家開始 梁王世子

“緊急”這個字眼讓呂哲眉頭挑了挑,自漢軍出塞之後,塞外戰事已經持續了四個多月,在這四個月裡一些戰報都有回饋到行營,此前的戰事相對來說趨於平穩,不過就是一些來回的拉鋸和堵截,現在來的是緊急的戰報,那麼塞外戰事肯定是出現了意料之外的事情。

目前在塞外的漢軍數量已經突破百萬,因為齊地那邊生瘟疫蔓延,後勤的維持上正陷入一種困難的趨勢,呂哲之前已經有向塞外去指令,糧道的運力沒有恢復之前,塞外漢軍的策略是保持平穩的堵截,決戰什麼的應該在糧秣能夠得到保證的時候進行。

所謂的塞外百萬漢軍當然不全是直接參戰的部隊,百萬人之中過六十萬其實是來回運量的民伕,直接參戰的是二十餘萬的戰兵和輔兵。而這個當然是稍前的資料,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除開必須留在齊地保持對瘟疫生區域進行封鎖的軍隊,和留在燕地對東胡進行警戒堤防的駐軍,北上的漢軍以及那些靠近塞外收編的新編軍,這些部隊已經有一部分投入到塞外與胡人的作戰中。這樣一來,出塞的軍隊性質也必然一直在出現變化,像是現在塞外的百萬漢軍中,參戰部隊其實已經接近三十萬。

三十萬的參戰部隊需要用到的物資是一個天文數字,所帶來的變化就是在後方保障後勤的民伕數量成幾何式的增長。索性的是現在正是漢國體制下的義務兵季節,蕭何也才有足夠的人手來進行調配。

“參與後勤運輸的人手已經接近三百萬,有三成是來自本土的徵召兵。七成是在中原各地聘請的民伕。”

“對於各條水系的運用也達到上限,若是二個月之內還沒有恢復海運,等待義務兵季節過去,對於徵召時間的延期就要做出部署,只是這樣一來財政的投入必然加以十數倍,對本土的生產也會造成影響。”

能夠招募到三百萬的人手是在特殊時期,那是因為中原各地剛剛歷經戰火和混亂。有太多的人失去了謀生手段,國家的聘請是以工代賑的行為。讓經受戰火和混亂的黔能有口飯吃的同時,其實也是進行治安維穩的一種手段。

大肆招募人手確確實實能夠起到一種維穩作用,也因為國家的聘請行為可以起到一種由國家大肆“投利”的花錢方式,錢自然是到了黔手中。黔有錢就會產生購買慾望。從某些方面來說也能刺激到消費,更好也是更快的刺激各地經濟的復甦。

必須說明的是,上古先秦時代哪怕是出現貨幣,可是民間的買賣交易普遍還是以“以物易物”的方式在進行。導致產生“以物易物”的緣由很簡單,無非就是製作出來的貨幣並不足夠,對於貨幣的價值也存在比較模糊的定義。

衝壓手段的出現,讓製作錢幣變得更加的簡單,呂哲對南方礦產的開也獲得巨量的銅,所以說金屬貨幣在呂哲統治下的國度其實是不缺的。然而就是在目前為止,呂哲經過多番的努力依然無法使全部的人對貨幣進行有效認知,除開“以物易物”之外。布匹也是“硬通貨幣”的一種,其餘如食鹽更是佔據著很重要的貨幣地位。

呂哲從未對國家的財政有什麼擔憂,現在可不是一些富豪動不動就動輒擁有數億、數十億錢的時代,目前哪怕是再富有也不過是數十萬鎰金(銅塊)。他不是缺少貨幣,是社會的生產力跟不上購買需求。

經濟鏈需要一個過程進行緩衝,呂哲也沒敢肆無忌憚不經過調控向民間投入太多的貨幣。畢竟錢幣之所以有價值那是因為珍貴,要是氾濫那就不存在什麼價值了。按照現代的術語其實就是通貨膨脹的產生。無限量地向民間投入貨幣,生產的產品跟不上需求,又或者是購買力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迫切,到時候就不是刺激經濟,是在對社會穩定和生產力進行摧殘。

作為席謀士,蒯通對經濟從一竅不通到現在的稍有掌握,他提出那些擔憂並不是害怕沒有足夠的財政招募人手,也是在擔憂民間的財富增加之後所產生的一系列後果。

呂哲已經看完戰報,他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看來……延長服役期限已經沒有什麼疑問。”

司馬欣接過呂哲遞上的戰報逐字閱讀,臉上的表情也隨著觀看的內容變得越加嚴肅“戰線越拉越長了。

蒯通看完戰報後似乎是想嘆息,不過忍住了。

出塞的漢軍因為後勤的制約無法進行決戰,那麼也就只能用最大的努力進行堵截,幾個軍團先後分成幾個戰區構建防禦工事,索性的是草原胡人向北突圍除非是進入沙漠地帶,不然肯定是要途徑沃野,也就讓漢軍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軍事目標。

漢軍曾經有動決戰的機會,那一次是漢軍現了草原胡人主力所在的位置,可惜的是當時在兵力上漢軍要少於草原胡人一倍,漢軍在後勤上也沒有準備完畢,結果不得不放棄決戰。

無法決戰又現敵軍主力,有那麼一段時間裡雙方是在進行對峙,按理說佔據兵力優勢的頭曼應該主動起進攻,可是胡人那邊也有著自己的麻煩。

匈奴目前不是最為強盛的時期,草原上的胡人可不全是匈奴,南下的胡人來自不同的族群。因為有一些小部落被拋棄之後乾脆就敵視頭曼,作為匈奴大單于的頭曼也沒有手軟,胡人有經過廝殺,頭曼沒能消滅那些有敵意的部落,胡人內部的分裂自然也就成了必然。

廝殺會造成仇恨。草原部落之間的聯姻會讓仇恨得到蔓延,再有漢軍插一腳的情況下,有十來個部落得到承諾之後就乾脆站到漢軍這一邊。匈奴為的勢力得到削弱,可惜的是依然無法改變大勢,對峙也就持續下去。

在那麼一兩個月裡漢軍與胡人的廝殺並不是太頻繁,雙方都是投入小股部隊進行試探,都在熟悉和摸索對方的戰法。

戰局的變動是因為一個人,這個人身邊團結了不少的部落,連帶不屬於匈奴。但是在草原上算是強大族群的休屠和渾邪也站到了他的那邊。這個人自然就是頭曼很不喜歡的冒頓。

情勢從一開始就對胡人一方不利,冒頓也沒有傻到在這麼一種現狀下與頭曼進行直接的對抗。或是幹掉頭曼進行奪權。

草原崇尚弱肉強食的法則,冒頓身邊團結起一批人之後,哪怕是頭曼再怎麼不喜歡這個兒子也要給予相對的尊重,因此冒頓在胡人集團中也漸漸掌握了話語權。

對峙中的廝殺。儘管交戰的規模不大,可是胡人在與漢軍的廝殺中已經顯現出很明顯的趨勢,胡人在面對裝備優良且有嚴格紀律的漢軍是處於弱勢,要不是胡人在這一階段還處在絕對的兵力優勢,漢軍那邊也出現後勤上面的制約,雙方還會不會繼續對峙下去還是兩說。

胡人的目的是回到草原,不是說與華夏族群的軍隊拼個你死我活,此前冒頓一直在尋找繞過漢軍迴歸草原的道路,目的不還是為了不生沒必要的廝殺嗎?他帶著一萬餘騎是在西北方向活動。

如今這個時代的寧夏西北是什麼樣。它又叫什麼名稱呢?目前自然是不叫新疆,正式的名字沒有,不過有一個泛稱叫作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上古先秦時代屬於戎狄生活的區域。到了秦一統之初這裡是屬於戎人。現在河西走廊的戎人可不是被秦人融合的那個族群,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戎人在後面遭到匈奴的攻擊,一部分歸附了匈奴,另一部分則是逃到了高原。逃到高原的那批戎人有一部分在隨後的歷史裡變成了羌人,又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成了吐魯番人。

目前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戎人其實不多了,尋找突圍回到草原道路的冒頓在活動的時候收服了一些。他遭遇到更多的是從更西方遷移過來的族群。這些從西方遷移過來的族群基本上都是白色人種,他們有些是來自西域三十六國。甚至還有從波斯帝國那邊來的波斯人(也就是大流士治下人種),至於阿拉伯人……“山裡人”先知默罕默德現在都還沒有呢,又哪裡來的阿拉伯。阿拉伯的崛起該是在大唐中葉,真正成為中亞的雄主是在大唐晚期,那個時候也剛好是大唐和拜占庭先後衰弱和滅亡期間。

其實歷史在這裡已經生改變,按照原版的歷史,冒頓應該是在幾年後才會遭遇到從西方遷移而來的族群,也才知道原來西面還有那麼多的國家。冒頓與大月氏有仇,在追殺月氏人的時候摧毀了月氏人建立的塞國(不是大夏),將月氏人驅趕到更為西方的位置,然後逼迫月氏人翻越崑崙山脈,最後是達羅毗荼人(印度的一部分先民)徹底倒了黴,成了月氏人建立新帝國(大夏)的犧牲品。

西面的族群可以遷移到河西走廊,那麼是不是說河西走廊有著通往西北的道路,不然那些族群又是怎麼過來的呢?

冒頓派人一再巡查,結果真的現西北方向可以通往草原,派出去的人帶回的訊息遠不止那些。

西方(其實是中亞)那邊在爆浩大的戰爭,波及到的地方最遠的為歐羅巴(歐洲)那邊,那裡有一個叫波斯的帝國正在與一個叫希臘的聯盟開戰,波斯的大流士似乎是在與希臘的交戰中吃虧,波斯帝國也就派出軍隊侵略東方,大流士試圖在東方掠奪,以彌補波斯在希臘聯盟的損失。

波斯帝國?波斯是個什麼玩意冒頓沒有任何概念,甚至說他壓根就懶得去了解,一切只因為擺在匈奴眼前的有更大的威脅,那就是在東方大6新晉崛起的大漢王國。

匈奴完全沒有必要在華夏大地上與漢軍死磕,目前的匈奴無論怎麼看也不是漢軍的對手,而冒頓得出這個結論是從人口、文化、軍事等方面來權衡的。說白了吧,匈奴目前只是草原上的族群之一,廣袤的草原上除了匈奴這個族群還有很多大族群,另外就是草原東部的東胡是草原上當之無愧的霸主族群,要是匈奴在與漢軍的拼殺中損失太多,那麼哪怕是回到草原不是被其他族群吞併,就是成為東胡人擴張下的另一個“養料”。

冒頓很清楚頭曼現在肯定是後悔南下了,他們南下之後現事情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中原群落是生了內戰,許多國家也真的是虛弱到不堪一戰的地步,但那不是全部,誰也沒有意料到更南方的區域會誕生一個強國出來。

匈奴從南下到萌生退意不過是歷經三年,他們有過逞威風的時刻,在趙地任意馳騁和劫掠,也有被秦軍擋住無法寸進的時候,可還是第一次遭遇被非草原族群攆著到處跑的情況。

多次的廝殺下來,漢軍所表現出來的武力或許不是那麼的令人震撼,可是多項新兵器(工具)的運用卻是完全壓制了草原胡人,最為令胡人驚訝的是馬鐙、馬鞍,最為讓胡人恐懼的卻是騎弩和強弩。

胡人一直都有一種強盜的心理,打得過的時候無比的勇悍和野蠻,打不過的時候也不會為了面子死撐,該當縮頭烏龜的時候一點都不會猶豫。

不斷不斷的死傷造成的損失讓頭曼心裡已經是極度後悔南下,他們南下的時候控弦之士最多達到了三十萬,與秦軍對抗的過程中損失了三萬餘人,在趙地劫掠的時候面對趙人的抵抗又損失了一萬多人,後期面對漢軍的損失卻是更多。

一直到冒頓建議頭曼從河西走廊先迂迴西域(現在當然不是叫這個名字)的時候,死傷又分裂出去,頭曼所率領的草原胡人數量已經降低到十六萬。在面對越來越大的反對聲和複雜情勢下,頭曼自然不希望繼續與漢軍糾纏,比任何一人都渴望及早脫離戰爭泥潭。

問題是什麼?頭曼當然想要突圍,可是漢軍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三十餘萬,他們該怎麼擺脫這些漢軍……未完待續

喜歡大秦之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大秦之帝國再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極品太子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