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大秦之帝國再起 > 第六百零七章 戰匈奴(十一)

第六百零七章 戰匈奴(十一)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一劍斬流年 武道俠心 全民修仙:開局覺醒混沌青蓮 仙道刀皇 玄冰神衛 月辛凡,我就叫這個名字 守此眾生 扼天厭道 我也可以成仙嗎 風浪淘沙 盜情記 綜武:開宗立派,弟子都是大魔頭 執符尋仙 執符人 修煉從躺平開始躺贏 兩界:從凡人世界開始萬古長青 龍骸 乾坤生死界 超級家丁 玄幻:長生從吸收妖魔開始

匈奴?不不不,這是華夏族群對他們的蔑稱,他們稱呼自己為“有熊之地”,外人對他們的人種稱呼其實應該叫“熊人”,目前並沒有組建成國家的社會形態,所以哪怕是有統一的稱呼那也是指族群而非國家,就像是華夏大地上那麼多的列國,可是人種的稱呼是一致的。

匈奴這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大概是春秋時期華夏族群將戎人、狄人、犬人驅趕離開邊境,之後從西邊遷移來了新的胡人,雙方再次敵對上,長久的交戰使得華夏族群對於這股新來的胡人沒有太好的辦法,稱呼上就帶著侮辱性,稱呼這股新的胡人為匈奴,因此匈奴這個名稱也就出現了。實話實說,不然誰會在取名字的時候給自己按上個“奴”字,又不是有病。

從“有熊之地”的命名來看,按照古人的命名習慣,他們的歷史一點也不比誰短。為什麼這麼說?挺簡單的推斷唄,第一個築巢居住的叫有巢氏,第一個現植物可馴服反覆留種耕作的叫神農氏,那是上古時期才有的命名習慣了,那麼這幫自稱“有熊之國”的胡人歷史能短到哪去?

有著悠久歷史的族群非常多,但是能夠建立起自己文明的人卻是沒有多少,至於為什麼同樣是智慧生物卻有這樣的區別……天曉得。

熊人……好吧,還是按照華夏的習慣稱呼為匈奴,他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建立起自己的文明,只是他們的創造力比起其餘族群來說不行,不代表他們不知道科技能夠增加戰鬥力和增強生產力。

事實上也是那樣,金屬結構和木質結構哪個好。鋒銳的金屬兵器和骨質兵器哪個比較厲害,只要是腦子正常的人都能明白吧?

匈奴此番南下賺得最多的就是劫掠多少財帛,是從華夏大地擄掠了大量的人口,擄掠的人口之中又有著各式各樣的工匠,對於他們來說這些工匠遠要比佔領多少土地來得有價值。

其實匈奴人對於土地也不是那麼重視。遊牧民族對於土地的佔有慾一直都有很強的針對性,那是與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對於遊牧民族來說什麼樣的領土才是有價值的呢?觀看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對他們有價值的領土是能夠放牧的土地,越是水草豐美的環境價值也就越高。

若說沒有南下之前,匈奴各個部落對南邊的土地感到興趣,那麼第一次在陰山以南捱了秦軍建立起來的武城體系一棍子。被敲得有些暈懵之後退到雁門之外的草原,在那邊休整期間才從齊燕那邊知道更南邊崛起了一個比秦國更加強悍的勢力,他們對於南下佔領土地其實已經不是那麼熱衷。

另外呢,對於趙地的劫掠和擄掠也讓匈奴各個部落的領產生額外的想法,陰山以南的山地較多。沒有草原上的地勢平坦,山地多代表難以放牧。而他們的牧民除了放牧壓根就不會種地,佔領基本都是山地的土地……說實話他們真的沒有太大的熱情,反而是對於擄掠人口起了絕大的興趣。

冒頓在這個時候提出了一套建議,他認為既然齊國和燕國都說南邊新晉崛起的勢力十分強悍,齊軍和燕軍在面對漢軍的時候沒有多少抵抗之力,且漢軍隨時都能組織起一支過百萬人數的大軍,更有從推測中比草原牧民更加厲害的騎兵。匈奴該好好想象能不能與之對抗了。

草原上包括匈奴在內才有多少人口?雖然他們沒有人口普查的條件,但是真要粗略算一算總是能夠得到一個大概的數字。他們包括戰士和牧民,甚至是連老弱婦孺都算上。攏共也也不會過八十萬的人口,去跟一個隨時能組織起百萬人數大軍的勢力交戰,有那個必要嗎?

冒頓的意思是什麼?他認為現在的匈奴不適合參與到華族人傳統的領地交戰中去,匈奴應該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從中原擄掠人口,對於有一技之長的人口更加應該重視,借從中原擄掠的人口回到草原展自己的冶鐵技術。待在草原看著華族人自己打生打死。

不得不說冒頓十分的理智,看出了以匈奴目前的實力難以在華夏地區久待。他還認為匈奴完全可以抽身回草原處身事外,若是華族人在內耗中虛弱到能夠輕易征服並奴役的地步。匈奴自然是要再次提兵殺將而來,要是那個叫漢國的勢力輕易消滅其餘不服的華族人,那麼就形成一個匈奴安心待在草原,有條件了再去劫掠一把的局面。

華夏地區的人口真的太多了,且現在的華族人也不是那種在異族屠刀下被殺怕的群體,他們在面對胡人的時候不吝嗇於拼命,往往是被逼急了十來人都敢對著百來個胡人搏殺,可不是後世那種被殺怕了的兩腳羊,這點胡人在趙地劫掠的時候可是深有體會。

匈奴與華夏族群交戰的歷史可不是一天兩天了,很清楚華夏族群對草原沒有太大的興趣,之前雙方交戰都是在邊境,哪怕是匈奴戰事不利退往草原深處華夏的軍隊就不會追,他們認為南方那個新興崛起的漢國也該是這樣。

而冒頓還有另外的看法,他認為匈奴現在完全沒必要去與人口眾多的華夏族群死磕,匈奴應該做的是消化這一次在華夏的劫掠果實,然後將矛頭指向東胡,擊敗東胡且消化東胡,等待匈奴實力壯大了再來審視是不是南侵,要是條件不允許南侵就將目光盯向世仇月氏人。

頭曼不喜歡冒頓,一直都不喜歡,要是喜歡也不會將冒頓送往月氏那邊當人質。可是頭曼在不喜歡的同時也不得不認同冒頓的想法很對,之前匈奴與華夏族群建立的秦國和趙國不是沒打過,雙方大大小小的交戰沒有千次也有那麼幾百次,似乎大多數都是匈奴吃虧落幕。

匈奴對上秦軍和趙軍從來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現在華夏族群內亂,忙活著自相殘殺,但是匈奴三十萬大軍南下也沒有想象中的勢如破竹,不是被秦國的將領……那個叫蒙恬的傢伙擋在陰山以南狠狠地揍了一頓了嗎?

秦國虛弱到這樣的程度還能抵抗住匈奴,匈奴在趙地那邊劫掠時遭遇的趙人也反抗意識強烈。南邊撲來了一個能夠戰勝秦軍並且似乎是很輕鬆能完虐齊、燕、趙的漢軍,繼續待在華夏大地真的不是那麼理智,對吧?

其實最讓匈奴這些人不理解的是,他們從齊燕那邊聽到了一個比較不可思議的訊息,漢軍建立起來的騎兵怎麼聽都比打小就與馬匹待在一塊的草原人更加剽悍,漢軍的騎兵不斷不斷地進行長途奔襲。能夠靈活地騎跨在馬背上作戰,這是非精銳草原騎兵都辦不到的事情,漢軍是怎麼做到的?

簡直太不可思議了,一個不是自小與馬匹玩鬧的族群,竟然能夠靈活地騎跨戰馬作戰。而似乎還找到了長途騎乘不會讓戰馬大規模損耗的辦法,聽到這樣的事情可是把一些部落的領給嚇壞了。

漢軍的騎兵已經出現在河套,漢軍的步軍也在迅地逼近,若是沒有從齊燕那邊聽到那麼多關於漢軍的描述,匈奴還有興趣和新興崛起的漢軍較量較量,可是一聽說漢軍隨時能夠組織百萬大軍,也知道漢軍的騎兵的兇悍,他們是腦子有多傻才願意與漢軍來一場碰撞。

遊牧民族的特性是什麼?文藝點就是弱者習慣於服從強者。用服從於強者來換取生存,那也是草原上的生存法則。直白點就是屬於那種欺軟怕硬的民族性格,他們打不過選擇逃跑一點心理負擔都不會有。

冒頓的建議非常不錯。各個部落的領也完全沒有興趣去與氣勢洶洶而來的漢軍拼殺,用非常短暫的時間就商議出一個結果。

沒得說,放棄一些小部落的人完全沒什麼,將齊燕那些人丟在一邊也不會覺得有任何的不地道,頭曼連召喚小部落的領都沒有,更是懶得去見田假和衛滿。直接派人下令讓他們先行北上。

草原上的特性也註定那些小部落的領連屁都不敢放一個立刻聽命北上,倒是田假有些琢磨不透去找頭曼。想直道為什麼是他們先行北上,而匈奴的主力卻是留在後面。

頭曼才懶得跟田假囉嗦。見都不見就是讓人轉告田假,若是他還想獲得匈奴的庇護,只需要聽命行事,要是不願意聽命行事,匈奴各個部落很有興趣砍了田假的腦袋,然後將幾萬齊軍的青壯瓜分乾淨。

其實頭曼完全可以用和顏歡色的姿態欺騙田假,說匈奴主力是為了創造條件把戰利品送回草原,這才讓主力留下來斷後。可是遊牧民族是個什麼玩意?之前頭曼覺得田假有點用處自然不吝嗇露出幾個笑容,現在頭曼覺得田假沒用了,用訓狗一樣的態度對待,這就是胡人該有的性格。

衛滿在接到來自匈奴單于的指令時只是默默做出聽命的姿態,四萬左右身穿綠色戰袍的燕軍將士收拾好行囊,跟在那些小部落的後面踏上了北向的道路。

還真別說,猶豫早一些時間秦國修建北上的直道,被頭曼命令北上的隊伍,他們朝直道靠攏,踏上秦國修建的直道然後向北開進的度一點都不慢。

是在衛滿所率燕軍出的第二天,田假率領的齊軍才慢吞吞地沿著直道北上。

田假這一股部隊行動緩慢有著太多的理由。先就是田假不認為匈奴會有那麼大的情操,在有危險的時候讓齊燕先後他們的主力留下斷後,認為這裡面肯定是有問題,也就磨磨蹭蹭地跟頭曼唧唧歪歪了一段時間。其二是齊軍手裡掌握的物資不少,除了能夠讓二十來萬人吃上半年的糧秣,一大批兵器等器械也是不少,既然是要向北移動,那總歸是要打包帶上的吧?最後呢,田假命令部隊收拾物資的時候,頭曼卻是來了新的命令,讓齊軍只帶少部分的糧秣,兵器等器械更是要全部留下,結果優勢糾纏了不少時間。

要是有可能。田假絕對不樂意將大量的糧食留下,更不願意交出兵器等物資,可是他沒有多少與頭曼叫板的資本,期期艾艾地糾纏著,一直是到頭曼讓胡人大軍做出包圍齊軍的姿態。田假情不得已之下才放棄那麼多的物資,心不甘情不願地踏上了北向的道路。

離開匈奴主力北向的數量有多少?算上齊燕的十來萬和那些小部落,數量該是在二十五萬左右。可是二十五萬所指是軍隊的數量,要是將胡擄掠來的秦人和趙人算上,總數怎麼也有個三十五萬上下。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殘唐局 大道常恆 雲底道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