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ww.duxsw.com,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讀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諸侯爭霸之召喚三國 > 第248:天下大勢(2)

第248:天下大勢(2) (第2/6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從養十兇開始,肝成仙道至尊 詭愛 重生之我為仙祖 我乃李二第四子 一劍弒仙 人在神墓,開局加入聊天群 屠狗 苦境:在三臺柱身邊那些年 大無限神戒 仙子別鬧 紅樓主沉浮 意氣小書生 盛唐太師 聊齋仙志 雲仙君 血宋 大秦:讓你監國,嬪妃全侍寢了? 在王者峽谷做大俠 凡世高手 仙衫

雖然假象能暫時迷惑人,但終會被人識破,董卓此舉當然只能是權宜之計,稍稍調整後,他便開始採取實際行動,以擴充兵力,收攬兵權。

大將軍何進被張讓伏殺後,他的部曲將領吳匡對何進的弟弟何苗怨恨很深,認為何苗存心不肯與何進合作,而且還懷疑他與張讓勾結,共同對付何進。

吳匡念何進平日對自己有恩,誓要殺死何苗,替何進報仇。他動手下士兵,告訴他們說“是車騎將軍何苗勾結張讓殺死了大將軍,我們一定要替大將軍報仇!”於是,吳匡便聯合董卓的弟弟董旻共同攻殺何苗,何苗死後,董卓坐收漁翁之利,不費一兵一卒收編了何進、何苗的部隊。

要控制中央政權,掌握洛陽衛戊軍隊的兵權極為重要!

董卓便具體部署,派心腹大將呂布殺掉執金吾,接收全部京城防衛部隊,從此,董卓不僅控制大量常規部隊,而且還掌握著洛陽的直屬部隊,完全具備了左右朝政的軍事基礎,這為他的野心進一步膨脹增加了相當分量的籌碼。

當時,鮑信就對董卓軍事勢力的膨脹有較清醒的覺察和認識,他曾對袁紹說“董卓擁有強兵,素有野心,如果現在不想辦法除掉他,今後必將受其牽制。如今董卓軍隊人員混雜,軍心不穩,組織不嚴,正可趁早除掉。”

可是袁紹因懼怕董卓,優柔寡斷,未採取行動,有了強大的軍事後盾,董卓便有恃無恐,為所欲為,先他迫使朝廷免除司空劉弘的職務,自己取而代之,接著,為了進一步獨攬中央政權,董卓決定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廢除少帝,另立新皇帝。

在一次朝會上,董卓肆無忌憚地說“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廟,沒有資格擔任天下的君主。為了國家和漢室江山著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的故事,廢掉少帝,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天子!”

在場官員大多懾於董卓的淫威,對他獨斷專行、隨心所欲的行為敢怒不敢言,只有尚書盧植當面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少帝只是年紀幼小,行為品性根本就不能與太甲和昌邑王相提並論。

董卓大怒,沒想到盧植如此不敬,膽敢當眾反對自己,便立即命令士兵將他推出斬,幸虧侍中蔡邕極力勸阻,盧植才免於一死,之後,董卓廢掉少帝,將他貶為弘農王;另立陳留王劉協,即為漢獻帝。

廢立皇帝之後,董卓又對何太后看不順眼,認為她有礙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動和樹立威信,於是董卓又大會群臣,向大臣們數落太后所謂的罪行,說她如何如何逼迫婆母永樂皇太后,以致皇太后憂慮而死,這種違背婆媳常理、不講孝順禮節的令法,應當受到嚴厲懲處。

之後,董卓便責令何太后遷居永安宮,不久,董卓又藉故殺死少帝劉辯,毒死何太后。

透過對中央政權最高階層人員的更換和處理,整個東漢政府幾乎完全受制於董卓皇帝的廢立、朝臣的任免、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由董卓說了算,此時,野心極度膨脹的董卓,已經目空一切。

改立獻帝之後,董卓將自己升遷為太尉,成為三公之一,掌管全國軍事和前將軍事務,後又自封郡侯,拜國相,躍居三公之,掌宰相權。

董卓雖然名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但實際上卻遠遠越皇帝,享有“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等特權。

自己加官進爵後,董卓還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權,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員,他先封自己的母親為池陽君,越禮配備家令和家臣,地位與皇家公主相當,同時,董卓又拜弟弟董旻為左將軍,封雩侯,另外還封自己年幼的孫女為謂陽君,更有甚者,“卓侍妾懷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

為了更有效地控制皇帝,董卓不顧朝臣反對,脅迫獻帝將都城從洛陽西遷至長安,董卓還無視禮制和皇威,在自己的封地修築了與長安城牆規模相當的塢堡,高厚達七丈,明目張膽地用“萬歲塢”來命名,並規定任何官員經過他的封地時,都必須下馬,恭恭敬敬地對他行大禮。

初到洛陽時,董卓手下雖然也集結了一批心腹親信,但是,要在龐大的中央官僚體系中縱橫捭闔,單靠這些人是遠遠不夠的。,況且當時朝中許多有一定勢力和影響的官僚,根本就不服董卓。

對此,董卓在玩弄權術的過程中,暗中培養爪牙,廣為收羅親信,用拉攏、誘惑、排擠等手段打擊和陷害一切於己不利的勢力和集團,封侯後,董卓極力拉攏司徒黃琬,司空楊彪,抬舉和扶植已被貶斥的陳蕃、竇武等人。

董卓不光全部恢復陳蕃等人以前的爵位,還擢升他們的子孫,以使他們世世代代為己所用,但實際上士人幾乎沒有人被董卓所收買的。

董卓除了在中央各部佈置親己勢力外,還透過任命太守、刺史等手段安插地方爪牙,這樣,董卓透過層層安置耳目,基本上已經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政治力量,只要是不滿他的官員稍有動作,他便毫不留情地予以徹底剷除,殺雞駭猴,威懾朝野。

早在廢立皇帝之前,董卓就想利用袁紹來支援他,可是遭到袁紹的極力反對,袁紹曾言“東西兩漢王朝恩德佈滿四海,萬民擁戴,國豢民安。今皇上年紀雖小,但並沒有惡行傳佈天下。你如果要罷黜皇上,改立新帝,恐怕沒有人贊同你的意見。”

董卓聽後,兇相畢露,持劍怒叱袁紹說“我是有意看重你,沒想到你如此不識抬舉,今天不殺掉你,今後總是禍害!”

袁紹也手按劍柄,針鋒相對,董卓不敢輕舉妄動,當夜,袁紹就逃奔勃海郡避難。董卓本來打算下令通緝袁紹,不過當時有人勸董卓說:“廢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紹不識大體,因此害怕逃跑,並非有其它意思。如果通緝他太急,勢必激起事變。袁氏四代廣佈恩德,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如果袁紹招集豪傑,拉起隊伍,群雄都會乘勢而起,那時,關東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得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給他一個郡守噹噹,那麼,他慶幸免罪,也就不會招惹事端了。“

於是,董卓任命袁紹為勃海太守,賜爵位為邟鄉侯。

初平元年19o年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董,推舉袁紹為盟主。

袁紹自號車騎將軍,與河內太守王匡屯河內,韓馥留鄴,供給軍糧,豫州刺史孔伷屯潁川,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與曹操屯酸棗,後將軍袁術屯魯陽,各有軍隊數萬。

董卓得知袁紹在山東起兵,就把袁紹的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師的袁氏宗族全部給殺了,董卓接著派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鑲來曉諭勸解袁紹等各路軍隊。

袁紹指派王匡殺掉了胡母班、王鑲、吳循等人,袁術也捕殺了陰循,只有韓融因為德高望重免於一死。,此時,天下豪傑大多歸附袁紹,而且因他一家遭難受感動,人人想著為他報仇,所以州郡蜂擁而起的部隊,沒有不打袁氏旗號的,董卓見關東盟軍聲勢浩大,於是挾持獻帝,驅趕洛陽百姓遷都長安,此時討伐董卓的各州郡長官各懷異心,遷延日月,都想要儲存實力。

諸侯皆駐軍酸棗不再向前一步,每日只是大擺酒宴,誰也不肯去和董卓的軍隊交鋒,酸棗糧盡後,諸軍化作鳥獸散,一場討伐不了了之。

董卓西走長安後,袁紹準備拋棄獻帝,另立新君,以便於駕馭,他選中漢宗室、幽州牧劉虞,當時袁氏兄弟不睦,袁術有自立之心,他假借維護忠義,反對袁紹另立劉虞為帝。

袁紹寫信給袁術,信中說:“先前我與韓文節韓馥共謀長久之計,要使海內見中興之主。如今長安名義上有幼君,卻不是漢家血脈,而公卿以下官吏都媚事董卓,如何信得過他!當前只應派兵駐守關津要塞,讓他衰竭而亡。東立聖君,太平之日指日可待,難道還有什麼疑問!況且我袁氏家室遭到屠戮,決不能再北面事之了。“

他不顧袁術的反對,以關東諸將的名義,派遣原樂浪太守張岐拜見劉虞,呈上眾議,不料劉虞卻斷然拒絕,袁紹仍不死心,又請他領尚書事,承製封拜,也同樣被劉虞拒絕了。

此時,董卓並未垮臺,關東牧守們卻為了擴充個人的地盤,爭奪土地和人口,相互爭鬥,韓馥唯恐袁紹坐大,故意減少軍需供應,企圖餓散、餓垮袁紹的軍隊,而袁紹並不滿足於一個渤海小郡,對被稱為天下之重資的冀州垂涎已久。

在聯兵討董時,袁紹曾經問過曹操:“大事如果不順,什麼地方可以據守呢?“曹操反問:“足下的意思怎樣呢?“袁紹答道:“我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兼有烏丸、鮮卑之眾,然後南向爭奪天下,這樣也許可以成功吧!“

袁紹所謂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其中間廣大地區正是物產豐富、人口眾多的冀州,不過,當時袁紹並不景氣,門客逢紀建議他攻取冀州時,袁紹非常躊躇,拿不定主意。袁紹對逢紀說:“冀州兵強,我軍飢乏,如果攻打不下來,我連立足的地方都沒有了。“逢紀獻計道:“韓馥是一個庸才,我們可以暗中與遼東屬國長史公孫瓚相約,讓他南襲冀州。待他大兵一動,韓馥必然驚慌失措,我們再趁機派遣能言善辯的人去和他說明利害關係,不怕他不讓出冀州來。“

袁紹很看重逢紀,便照他的意思寫一封信送給公孫瓚。

初平二年191年,韓馥部將曲義反叛,韓馥討伐不利,袁紹派使者與曲義結交,同時公孫瓚兵,南襲冀州。

韓馥一戰敗績,慌了手腳,此時袁紹的說客高幹、荀諶不失時機地到了鄴城,高幹是袁紹外甥,荀諶與韓馥的關係不錯,他們對韓馥說:“公孫瓚乘勝南下,諸郡望風而降;袁車騎也領兵到了延津,他的意圖難以預料,我們私下都很為將軍擔憂。“

韓馥一聽,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急切地問:“既然如此,那怎麼辦呢?“

荀諶不正面回答,反問道:“依將軍估計,在對人寬厚仁愛方面,您比袁紹怎樣?“

韓馥說:“我不如。“

“在臨危決策,智勇過人方面,您比袁氏怎麼樣?“

韓馥又說:“我不如。“

“那麼,在累世廣施恩德,使天下人家得到好處方面,您比袁氏又當如何呢?“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禦寇群英錄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救活大哥 我在大唐有塊田